在《三国演义》中,陶谦的形象是老实的,也是懦弱的。
面对曹操举起【替父报仇】大旗的大军讨伐,懦弱的陶谦只能披麻戴孝的求和。
不是陶谦不敢战,也不是陶谦不能战,而是战必败!
曹操明白,陶谦也明白。
为了自保,陶谦不得不四处求援。
幸运的是陶谦人品不错,他得到了公孙瓒和田楷的应援。两人虽然来到徐州城下,但面对曹操的军纪严明的大军,他们不敢进徐州城,明目张胆地对抗曹操,更不敢攻打曹操。
只有跟随公孙瓒的刘备决心进徐州城和徐州共存亡。
刘备冒死帮助陶谦的举动,让陶谦深深的感动,他当即让刘备领徐州。
如此以来,陶谦一让徐州。
陶谦为什么让徐州呢?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陶谦被刘备的人品和大义深深的折服,为了徐州百姓,他决心让徐州。
此说法没有错,但并不全面。
陶谦一让徐州存在让刘备背锅的行为。
曹操攻打陶谦,替父报仇是真,占领徐州也是真,他真正在乎的是徐州,而非要陶谦的命。陶谦明白这一点,他决定让出徐州!
如果刘备领了徐州牧的话,那么徐州的存亡就是刘备的事了,曹操和陶谦之间的矛盾也转变成曹操和刘备之间的矛盾,如此以来,陶谦可以置身之外,更可以自保。
身处乱世的陶谦,从来没有争霸天下的心,他要的就是安稳的生活,如果刘备愿意领徐州牧,而自己得到了安稳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曹操却没有把刘备放在眼中,他依旧决定攻打徐州。可惜曹操后院起火,吕布趁着曹操攻打徐州之际,偷袭了曹操的大本营兖州,盛怒之下的曹操不得不救援兖州,放弃攻打徐州的计划。
巧合的是刘备修书曹操,劝解曹操退兵言和。
为了不和刘备结怨,曹操同意退兵。
一封修书,退了曹操十万大军,陶谦惊呆了,他再次让刘备领徐州牧。
如此以来,陶谦二让徐州。
陶谦为什么再次让徐州呢?
站在陶谦的角度,他有两个动机。
第一是试探徐州士族想法,第二是试探刘备想法。
陶谦一让徐州的时候,以糜竺为首的士族和富商群体对刘备领徐州牧是不支持的。
糜竺进言:“今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兵之策…….节选第十一回
徐州的士族群体更希望陶谦继续统领徐州。换句话解释,陶谦的支持率更高,陶谦的优势也更明显。
然而刘备的一封信让徐州上上下下见识到了刘备名望带来的便宜。他们立马转向刘备,支持刘备领徐州牧。
陶谦二让徐州的时候,以糜竺为首的士族,不仅不反对,反而更加支持刘备。
糜竺曰:“……徐州殷富,户口百万,刘使君(指刘备)领此,不可辞了。”
糜竺的话,让陶谦知道了徐州上上下下的想法,也让陶谦明白了自己的儿子没有了继承的希望。
出乎陶谦的预料,二让徐州,刘备也言辞拒绝了。可刘备的话中话,陶谦也明白了。
刘备非常在意徐州,只是碍于【道义】,刘备没有办法而已。
如果刘备领了徐州牧,那么刘备一直宣扬的仁义之名,荡然无存,刘备再也没有办法立足乱世,得不偿失,刘备不得不言辞拒绝。
经过了二让徐州,陶谦明白了自己儿子没有继承徐州牧的机会,也明白了留着对于徐州,刘备志在必得的野心。
为了陶家的未来,为了保全陶家,病危的陶谦只能三让徐州。
看似陶谦老实本分,实则也藏着一颗奸猾的心。
或许这就是乱世的生存之道!
陶谦懂,
刘备也懂,
曹操更懂!
相关阅读: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