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共有多少篇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齐国孙武撰写的一部兵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那么经过这么漫长的历史岁月, 《孙子兵法》是否发生过一些改变呢,让我们一起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答案吧!
孙子兵法图
诞生于春期时期的《孙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也有一说是八十二篇,总之由于当时传播方式的落后性等原因,该书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到了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硝烟四起,使其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被更多的人所注意。
很多学者开始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这使其在原有十三篇的基础上获得的大范围的扩增,到了汉代,则由官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东汉时期,班固在《汉书》中已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一说。
魏晋时期,对《孙子兵法》做出较大贡献的是曹操。由他编撰的《孙子略解》,是根据自身军事战略经验对《孙子兵法》“十三篇”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备论述。也就是说曹操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只保留下了十三篇。
当然隋唐时期之后,各朝的文人学士以及军事家,都根据不同的战略状况,对《孙子兵法》做出了不同的注解,但主要还是围绕其“十三篇”展开的论述。 乃至今日,《孙子兵法》已经走出国门,被各国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同时,也被应用于商场,其根本还是原来的“十三篇”,也就是说《孙子兵法》十三篇已经被普通大众所广泛接受。
孙子兵法军争篇
《孙子兵法军争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孙子兵法军争篇》主要讲的就是“军争”,从得到皇帝命令,到最后安营扎寨,如何快速有效地取得致胜的有利条件。
孙子兵法军争篇
最难的是要迂回前进,还要扰乱敌军,让敌军摸不着头脑,即使出发在后也能比敌军先到战场,也能占得有利条件。
“军争”是为能够取胜,但是也很危险,带齐装备去争利,行军很慢,轻装出发,装备会受到损失。连夜行军,军队会很累,且军队不能同时到达,一定是强壮的将士先到,疲惫的将士后到,行军越快,先到的人就越少,先行部队在前方容易受到攻击,没有后续部队的支援,就会损伤惨重。
“军争”的原则是“先知迂直之计者胜”,了解对方才能和对方结盟,行军要掌握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的时候要灵活,行军或快或慢,作战时或攻或防、或静或动,都要随机应变。
“军争”要统一行动,就要靠金鼓和旌旗来指挥,鸣鼓、旌旗的使用会鼓舞士气,指引方向,这也可以是迷惑敌军的一种方法。
“军争”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三军夺气,将军夺心”。就是要在敌军士气低下的时候进攻,在敌军气势高昂的时候,稍作休息。善用“军心”,敌军军心整齐就要想办法扰乱,敌军军心涣散才能发动进攻,还有就是不要进攻军队整齐和纪律严明的队伍。
“军争”的最后一点就是要占据有利地位,军队要有可以掩护的屏障,不可仰攻敌军,穷寇莫追,不可赶尽杀绝,要给敌人留一丝活路,不然就会出现“兔子急了要咬人”的局面。
12下一页在本页阅读全文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延伸阅读:孙子兵法的内容 孙子兵法虚实篇 阿拉坦汗与三娘子的关系 阿拉坦汗的孙子是谁 孙武练兵的故事 孙子故里在哪里 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共有多少篇 春秋第一美男子公孙子都 公孙子都怎么死的 责任编辑:maokaikai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热门标签: 女性名人 史上最牛毕业证有多牛 鲨鱼咬断肢体 乱搞 文昌帝君是东华帝君吗 甲午中日战争 四大文明古国 三皇五帝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