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
孙武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1]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2]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3]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与孙武相关人物
孙武兵法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战争规律,孙武对战争,至少在这本书里没有表达他的价值取向,而是秉持实用主义态度,判断一种战略,一种手段好还是不好,只看对取胜是否有利。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是一个选项,不是最高原则,只有胜是最高原则,换句话说,不战屈人可以,不战被屈那是肯定不行的。孙子主张不打没有必要的仗,而不是不打仗。孙子兵法是对战争的全面认识,虽然倡导止战,却不排斥战,止战只是因为战争耗费巨大,不可长期持续,“兵贵胜,不贵久”。战争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即合理。兵者诡道是战争规律的一部分,两军已经性命相搏了,人性恶已经大爆发了,这时候对敌人的善良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一旦作战就不再考虑什么道义,“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廉洁可辱,忿速可侮,爱民可烦”,管你人品如何,只要与我为敌,就是想尽办法干掉你;“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掠乡分众,廓地分利”,主张去敌国抢粮,劫掠,只要对我取胜有利,哪管受害的是不是无辜百姓,为了胜是没有道德底线的。书中呼应“诡道”的说法不仅有“以诈立,以利动”等片段,而且“用间篇”整篇,高度重视间谍活动,而间谍活动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收集情报,另一个就是欺骗,特别是死间,纯粹就是舍命去骗人的。
总之,《孙子兵法》是一本“纯技术”兵书,没必要用道德的,人性的眼光去看待。
孙武是春秋时哪国人
孙武是中国历史上名传千古的军事家,他被后世尊奉为兵圣,尊称为孙子。孙武一生的军事兵法其著述为《孙子兵法》,是后世军事家必读的兵家经典。孙武在历史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孙武是春秋时哪国人,孙武最后是怎么死的?
网络配图
孙武简介
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逝世于公元前470年,表字长卿。孙武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出生于齐国乐安。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文字记载,孙武的祖先为陈国王族陈完。
19岁之前,孙武都在齐国故乡专心治学研究,没有重要的事件记载于史书。
公元前526年,孙武到文化名地山东蒙山求取学问。2年后,公元前524年,孙武学有所成开始周游列国,进行实地的研究考察,孙武到访了各地的古代战场进行兵事实地研究。公元前522年,孙武游历回了齐国,他开始钻研古代军事书籍,整理归纳历代的战争军事理论。这一时期,为孙武以后著作《孙子兵法》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