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
蓝玉简介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 [1] ,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2-4]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与蓝玉相关人物
蓝玉案是明代最大的冤案
首先肯定的不是冤案,蓝玉当时确实是想造反,其次我想说明的是,蓝玉案跟胡党案是有关联的,俞本的《纪事录》中记载:“二月,蓝玉与叶昇结婚,玉恐昇事被累,偕锦川侯曹震谋逆,事泄,玉、镇俱伏诛”。意思是蓝玉的亲家叶昇涉胡党案,蓝玉担心自己被亲家告发,所以才联合曹震等人谋逆。但仅仅是因为这层担忧,才导致蓝玉谋逆的吗?
据《明太祖实录》所记,蓝玉之所以谋反,有下面这几项原因:
第一,“胡、陈之反,玉尝与其谋”,
第二,“又自恃功伐,专恣暴横,畜庄奴、假子数千人出入,乘势渔猎,尝占东昌民田,民讼之,御史按问,玉捶逐御史”,
第三,“及征北还,私其驼马、珍宝无筭,夜度喜峰关,关吏以夜不即纳,玉大怒,纵兵毁关而入”,
第四,“会有发其私元主妃者,上切责之,玉漫不省”,
第五,“尝见上,命坐或侍宴饮,玉动止傲悖,无人臣礼”,
第六,“及总兵在外,擅升降将校,黥剌(刺)军士,甚至违诏出师,恣作威福,以胁制其下”,
第七,“至是征西还,意觊升爵,命为太傅,玉怒,攘袂大言曰:‘吾北回,当为太师,乃以我为太傅。’”,因此,“及时奏事,上恶其无礼,不从。玉退语所亲曰:‘上疑我矣!’乃谋反。
第一条结合开头,与蓝玉担心叶昇在招供中提到他的名字才决心造反是相符合的,由此可见这是真实的。
第三、四、五条,这些是蓝玉的黑历史,自然会加重朱元璋对其不满。
第二、六、七条,蓝玉北征大获全胜后,自我膨胀,而西征中独断专行,西征后不满仅升职为“太傅”,进一步加剧了他和朱元璋之间的分歧,也成了朱元璋诛杀蓝玉的重要理由。
蓝玉真有谋反的心吗
蓝玉有没有谋反的心大家谁都不知道,但是从蓝玉的举动可以看出来,蓝玉可是没有造反的心思的,否则以蓝玉的实力来看,他造反不可能只是这样,蓝玉可是一代名将,他一生南征北战功绩无数,蓝玉要是真造反,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被收拾,什么叫谋反?可不是说霸占一点田地或者是贩卖一点私盐就是造反。
大家仔细想一想历史上那些人都是怎么谋反的,陈胜吴广已经李自成这样的人才是谋反,即使这些平时老老实实的人谋反到最后都这么大的动静,更何况是蓝玉这种人呢?蓝玉要是真的想去造反,恐怕朱元璋得头疼了,不说这些,就仅仅去分析这件事,也非常容易得出结论,那就是蓝玉压根没有谋反。
目前史学界也是一致认为蓝玉没有谋反,他也没有谋反的心。其实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都有很深的矛盾,每个皇帝的化解办法不同,比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就是一种比较温和的解决办法,朱元璋恰恰相反,他的手段比较暴力直接,那就是全部杀了。蓝玉案在历史上也是一桩大案,因为牵扯到的人太多。
蓝玉案结束之后,这些开国功臣几乎被杀了个干净,蓝玉死的前一年,太子朱标过世,朱元璋着急为自己的子孙铺路,可是朱元璋这个时候岁数已经很大了,他急需处理继承人的问题,自古以来没有继承人国家便会大乱,可是还有这么多的功臣依然活着,这可怎么办呢?
朱元璋想到了蓝玉,仅仅杀一个蓝玉当然不够,杀蓝玉不需要是谋反的罪名,随便一个罪名都是可以的,那不如就说蓝玉谋反,这样一来牵连的人多,能一锅端,并且谋反就是死罪,于是乎蓝玉就成了谋反罪,至于蓝玉有没有反的心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知道你要反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