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朋友大家过年好,转眼之间时间就到了初六了,今年由于疫情的情况,笔者也宅在家里,连续十几日不曾发文,都只因迷上了最新风靡的历史大剧——《大明风华》。应该说这部大剧满足了笔者不少埋藏在心里的幻想与期望,尤其是张艺兴出演的明英宗,更是让笔者眼前一亮,几乎就要大呼小叫——真绝了!
小绵羊张艺兴出演的少年明英宗
看过该剧的不少读者朋友们应该或多或少被该剧之前的朱家五虎所打动,并对老戏骨的演技大加赞许,因此对该剧之后的演员要求也就水涨船高,笔者其实对演艺圈不是非常了解,但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之后饰演演员的压力——毕竟珠玉在前不是嘛,更何况历史上的明英宗这个角色很有难度。
生动形象的小昏君朱祁镇
但在看完张艺兴出演的明英宗之后,笔者却不由得赞叹不已,原因无他,演技真的是很精湛了。明英宗的昏庸与矛盾都被张艺兴演出来了,且非常灵动形象,甚至毫不夸张的说,直接把历史本就容易让人生出复杂的心态的明英宗给演活了。那么,历史上的明英宗,他的所作所为,到底有多昏庸和矛盾呢,就让笔者带大家结合《大明风华》张艺兴精湛的演技一起看吧。
父祖留下的丰厚遗产
在历史上,大明王朝建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武德是非常昌盛的:不仅有朱元璋不断的对外北伐,而且还有朱棣的亲征漠北。武德充沛带来的好处就是国家很容易就再次成为了当时东亚的中心,朱棣永乐年间的万国来朝和七下西洋就是明证,此时国家由于武德充沛,因此没有什么来自外部的压力,经济的发展就会显得异常迅速,朱元璋时代残破的天下很快得到恢复元气。
武德充沛的大明
正如朱棣饰演者王学圻在《大明风华》中的台词一般,“我永乐朝不仅仅养了一群丘八”,永乐朝国力昌盛之后,由朱棣主导修撰的《永乐大典》历来为文人所称赞不已,在当时就被人称之为“旷世大典”,并且《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大明风华》朱棣与汉王互怼的剧情
朱棣自然是个合格的君王,且不论靖难是否合乎道义,单说君王职业道德,朱棣无疑接近满分,驾崩之后百分之百能够自信的去见自己的父皇朱元璋,至于朱元璋会不会因为孙子的事情砍他,则没人知道。朱棣在皇帝任上做的其实已经很优秀了,所以留给嫡长子的局面是非常好的,这一点历史的实际情况和《大明风华》还是有出入的,《大明风华》还是进行了一些历史艺术再加工的。
《大明风华》中朱家三子的相爱相杀
总之,实际上在朱棣北征路上驾崩之后,汉王是不可能有任何资格染指皇权的,不论是军事角度还是政治角度,既是监国又是太子,且本身还是嫡长子朱高炽是一定很顺利的登基的。之后的仁宣之治正如剧中所描绘的那样,尽管朱高炽在帝位之上未满一年,但其继任者明宣宗手段高超,且天资卓绝,明朝在明宣宗手上,几乎达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明宣宗时代鼎盛的大明再创新高,留给明宣宗继任者的天下是个府库充实、兵强马壮、疆域辽阔的盛世,不管从当时已知的任何史料和传说来看,这种江山的继任者注定不凡,哪怕是个水平低下的中庸之辈,守成一辈子未来史书上也不会缺无数赞美之词。明英宗父祖留下的余泽在当时的人看来,便是如何败家也很难短时间耗尽的,按照王朝兴亡一贯的惯性,这种情况的江山起码得经过三四代人才会开始衰败。
败家子形态:从亲征到北狩
明宣宗皇帝虽然英明神武,但是却英年早逝,这一点正如《大明风华》中所展示的那样一样,在生命的最后,明宣宗开始放飞自我,痴迷于玩弄蟋蟀,明宣宗英年早逝,但是明宣宗却并不很担心自己的继任者,因为自己的这位继任者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非比寻常,他自幼就展现出来自己特别的魅力和果断,这种魅力让明宣宗朱瞻基非常喜爱这个儿子,认定这个儿子必定能上承父祖伟业:
及能言时。宣宗皇帝抱置膝上问。他日为天子。能令天下太平乎。曰能。又问。有干国之纪者。敢亲总六师。往正其罪乎。曰敢。答应之际。音响洪亮。神采英毅。无所疑虑。宣宗皇帝大喜。亲解所御龙袍宝带加于上体。置诸宝座。左右皆呼万岁。——《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张艺兴把“毛孩子”明英宗演活了
但是明英宗长大后却用自己的实际操作狠狠的打了宣宗皇帝的脸——土木堡之战,在明英宗的英明指挥之下,全军覆没。这事儿相当的屈辱,须知道,明朝皇帝打仗这件事,朱元璋干过、朱棣干过、朱高炽守过、朱瞻基干过、明英宗被干翻且被俘...这事儿多少显得突兀。
因为明朝至少在明英宗之前,皇帝御驾亲征的决定是符合祖制的,仅仅是吏部尚书王直等人上奏请以宗庙社稷为本,提出不能亲征,而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勋贵武将并未发表反对意见。
张艺兴出演的明英宗,天子亲征在当时确实算祖制
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败的原因则更让人无语——正如《大明风华》里所演绎的那样,宦官王振在明英宗身边不断进献谗言,让大军不断虚耗体力与健康,甚至在宦官王振的大力建议下,下令部队改道,令大军时刻处在虚弱疲劳且危险的状态之中。
盲目自信的明英宗
在与瓦剌骑兵的交战之中,王振这个祸国殃民的宦官,在《大明风华》中被锤死,令观众大呼过瘾,而在原本的历史上,王振之死则无考,有人说他自杀了,也有人说他被瓦剌士兵击杀,还有人说他被明军将领樊忠斩杀,但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该祸国殃民的宦官最终是死了——代价是巨大的,明军几乎是全军覆没,四散奔逃,随行的五十多名官员殆尽,包括二公、三侯、六伯、二尚书、三侍郎等重要官员,朝廷几乎为之一空。
《大明风华》饰演王振的演员
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寇见不行,退围...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败了,他父祖攒了三代人的军事资源几乎被败家子形态的明英宗一口气送光,从亲征漠北到被俘北狩——不单是勋贵为之一空,连明朝皇帝的亲征编制部队一口气全送光,最关键的是,继宋徽宗宋钦宗之后,明英宗成为历史第三个被异族俘虏的大一统皇帝,这种事情对当时的华夏无疑是一种来自历史的刺激和羞辱,此时距离朱元璋日月重开大宋天不过才不过八十年而已。
从北狩天子到叫门天子:第一个做汉奸的皇帝
如果觉得作为一个正处在王朝巅峰时期的君王被俘已经足够令人匪夷所思的话,那么如果知道这位明英宗接下来的所作所为,会更让人怀疑是不是自己打开方式不对——被俘虏之后的明英宗居然做了汉奸行径。也许是为了活下去,身为大明天子的朱祁镇为瓦剌军队充当马前卒,对着自己曾经的臣下喊话要求开门投降,并将之前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武进伯、西宁侯宋瑛等勋贵的家财抄没赐给瓦剌军队:
也先拥上至大同城下,索金币,约赂至即归上。都督郭登闭门不纳。上传旨曰:“朕与登有姻连,何外朕若此!”登遣人传奏曰:“臣奉命守城,不敢擅启闭...上索西瓜、雪梨,割与虏,食讫遂去...上命袁彬入大同城取赏赉物,得武进伯朱冕、西宁侯宋瑛、内官郭敬家赀及三人蟒龙衣,并指挥、千百户所共出衣服、彩缎以赐也先等。
《大明风华》中被俘的明英宗,将明英宗的慌乱饰演的淋漓尽致
说难听点,朱祁镇这么干,可以说作为人主不仁不义,贪生怕死到这种程度,可以说他是叫门天子毫无问题,如果大家觉得朱祁镇下限就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这货的下限还没完呢——和自己有姻亲关系的郭登派遣特种部队夜不收冒着生命危险混进瓦剌大营,并告知朱祁镇今夜一起逃回大明,结果朱祁镇这个叫门天子居然没有胆子逃命:
此危事,使不得,先在土木时不曾死,我命在天,若万一不虞如何好?
史书并没有记载那些夜不收的最后结果是什么,但按照朱祁镇这种尿性,想必这些人的命运不会比在土木堡被朱祁镇坑死的十几万明军更强一点。值得特别提一嘴的是,由于朱祁镇多次叫门不开,也先和瓦剌对朱祁镇态度大改,气的朱祁镇临走之前对城上和自己有姻亲的郭登甩脸子、摆气话:你每守祖宗的城池操练军马,不可怠慢!
叫门不得落魄而又愤怒的明英宗
归国复位,全无心肝
朱祁镇留下的大锅和祸患最后在于谦和朱祁钰的补救之下,总算得以解决,而朱祁镇也得以重回大明,朱祁钰并不打算将皇位还给哥哥,这也算是人之常情,毕竟背黑锅的朱祁钰没道理和理由要给这个坑货摘桃子,但客观上来看,不得不说,朱祁钰真的是仁至义尽,后世总有人抓住朱祁钰囚禁朱祁镇于南宫此事大做文章,却很少有人转念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若执掌大权的朱祁钰真不顾亲情,朱祁镇这北狩回来的身子骨,能好端端的在南宫活那么久?
《大明风华》中的景泰皇帝朱祁钰
而本文的主角朱祁镇,在北狩期间,自己原本的皇后为他哭瞎了一只眼睛,他回来之后,却在南宫之中放飞自我,连续生下来了十几个子嗣——很难说朱祁镇在南宫是否真的痛苦,在南宫之中,他顺利的生儿育女,全然不顾之前那个为自己哭瞎的皇后:
第五女淳安公主(约景泰二年生,母万宸妃)、第五子朱见澍(景泰三年二月生,母高淑妃)、第六女崇德公主(景泰三年生,母杨安妃)、第七女广德公主(景泰五年生,母万宸妃)、第八女(早夭,生母无考,约景泰五年生)、第九女宜兴公主(景泰五年生,母魏德妃)、第六子朱见泽(景泰六年四月生,母周贵妃)、第十女隆庆公主(景泰六年生,母高淑妃)、第七子朱见浚(景泰七年六月生,母万宸妃)。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朱祁镇勾结朝中大臣,在夺门之变之后成功复位,复位当日,他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都御史萧惟祯建议以谋逆罪,处死,而仅仅五天之后,也就是二十二日就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之,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
张艺兴饰演的黑化的朱祁镇
在处死于谦等人之后的第八天,朱祁镇下令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在西苑。四天后,郕王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对比朱祁镇被软禁南宫足足七年,不但活得活蹦乱跳,还生儿育女,简直就是莫大的讽刺。之后朱祁镇一看兄弟死了,毫不犹豫的给了他一个恶谥,叫做戾,毁掉了朱祁钰之前的帝陵,仅仅以亲王之礼,草草葬于西山。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拯救了大明的君臣,就这样以这种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整个过程中,朱祁镇完全就是个权力动物,全无心肝。
迫后妃殉葬,欲逼死弟媳;为也先立庙,为王振立祠
得益于《明朝那些事儿》,不少读者都很清楚明英宗复位之后,做的一件好事是废除后妃殉葬制度,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明英宗朱祁镇却要强迫朱祁钰的后妃全部殉葬,殉葬之列甚至包括之前景泰皇帝朱祁钰的汪皇后。要不是大臣李贤的劝谏,朱祁镇真干得出来这种事情的:
“景帝崩,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议及后。李贤曰:妃已幽废,况两女幼,尤可悯。帝乃已。”——《明史·景帝废后汪氏传》
但朱祁镇还是不打算放过这位弟媳,等到了天顺年间,朱祁镇又想到了杀害弟媳的好办法——栽赃嫁祸的方式,诬陷汪皇后偷了自己的玉带。也真亏了朱祁镇能想到这种方法:
一日英宗问太监刘桓曰:”记有玉玲珑系腰今何在?“桓言当在妃所。英宗命索之。后投诸井对使者曰:”无之。“已而告人曰:”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数片玉耶!“
弟媳这番话堪称诛心: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数片玉耶。而弟媳将玉器都投入水井之中的行为更加佐证了朱祁镇人品的低劣与不堪。
朱祁镇干过的没下限的事情还没完呢,他在复位之后,感念也先太师放自己回国的“大恩大德”,居然下令在北京为也先太师立庙祭祀,就这样,也先太师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上次打生打死都进不了的北京城,自己却能够在北京城有自己的庙!
朱祁镇复位之后,为王振招魂安葬,赐祠曰精忠
也先有庙,王振呢?别担心,朱祁镇自然没忘记这个老朋友,下令为这位“忠义无双”的宦官修建祠堂,让这个阉人可以继续享受香火血食,不知道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北狩时故人,一言即获罪;河套之地,任寇来去
朱祁镇在影视剧《大明风华》之中对待北狩期间的感情非常怀念与重视,然而这其实也属于艺术加工,在真实的历史中,朱祁镇人情味几乎没有——集中体现在对待北狩时期对自己不离不弃的故人袁彬,自己复位之后,不但不对这个曾经的故人有丝毫报答,反而动辄处罚,甚至仅仅因为小人的只言片语的误导和诬陷,就大为震怒,直接将其关进诏狱严刑拷打,几乎弄死袁彬。
也先拥帝北去,从官悉奔散,独彬随侍,不离左右....彬拥护不少懈...夜则与帝同寝,天寒甚,恒以胁温帝足....天顺复辟...时门达恃帝宠,势倾朝野....达诬以罪,请逮治。帝欲法行,语之曰:“任汝往治,但以活袁彬还我。”达遂锻炼成狱。
在天顺年间,对外战争持续吃瘪,在明英宗的英明领导之下,河套地区又成了鞑靼部蒙古各部落南下争夺的重点,先后有孛来、毛里孩、阿罗出、孛罗忽等往来进入河套地区住牧,如入无人之地,所幸此时也先已死,游牧民族再次陷入分裂,且内部权力争端频繁,这侧面上也保护了明英宗,不然再来一次土木堡,却已经没有资产让明英宗在去败家了。
英宗复位之后内忧外患
明英宗上承父祖大好江山,结果传到儿子明宪宗的时候,留下个残破无比的天下——流民四起、民不聊生、蒙古各部开始大规模进入河套地区,河套渐成为其久居之地...妥妥的王朝末年气象,成化皇帝刚刚登基就是这种情况:闹得如火如荼的荆襄流民起义、震动全国的广西大藤峡叛乱、北方鞑靼常驻河套...
要不是明宪宗成化皇帝祖先的睿智基因重新复苏,单单一个上百万人参与的荆襄流民大乱或者,就能提前把大明王朝干翻。值得一提的是,明宪宗针对老爹留下的河套问题,靠着自己的指挥水平,完美的解决了,和老爹抠脚的军事指挥水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陕西参赞军务左都御史王越袭破广营于红盐池,以捷闻,奏云:“九月十二日,满都鲁、孛罗忽、癿加思兰三酋自河套出,分寇西路。……擒斩共三百五十五,获其跪马牛羊器械不可胜计,烧其帐而还...“寇以捣巢故远徙,不敢复居套。”
总结
明英宗朱祁镇上承盛世基业,父祖武德,却轻佻浪战,宠幸奸佞,短时间内就将数代人的积累轻掷,被俘之后,不思悔改,苟且偷生,还无耻的充当侵略者的马前卒。
归国之后被囚于南宫之中,却要发动夺门之变,抢夺本该属于自己儿子的皇位(当时的朱祁钰如果驾崩,由于朱祁钰没有子嗣,最后皇位还是朱祁镇儿子的)。复位之后为敌人立庙为奸佞建祠,残害立下大功的忠良,对待为自己背锅补漏的弟弟,极尽污蔑迫害为能事,堪称全无心肝。
《大明风华》制作精湛,明英宗的种种行为真让人光火
种种所作所为使得明王朝迅速从鼎盛时代进入衰弱时代,在内政军事外交几乎一无是处,直接留给了继任者一个大大的烂摊子。明英宗的昏庸与愚蠢,几乎跃然于纸上,遍览历代君王,其能力与品质,没有任何疑问可以垫底,在《大明风华》中,张艺兴以精湛的演绎将这位君王的昏庸与矛盾演的淋漓尽致,令人大呼精彩!
相关阅读: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