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之这位人物有相当多的优点,《笑傲江湖》前期金庸并不吝惜笔墨去描绘他,将他的父亲母亲都连带描写得细致,对于他外貌俊美都讲了几遍,说他看见自己心爱的白马死了就流泪,还有要躲避仇家搬迁的时候想要带上他房间里的小玩意们,多么可爱可亲的少年形象。
如果只是要塑造一个反面派人物且非第一反派(笑傲第一反派怎么都不是林平之吧),用得着如此么?我本人在业余时间写了几本长篇小说,且结交了一些作者朋友,所以对于写作者的心理有些了解。我知道,作者大致可分为这么两类:1)写全篇之前设定大纲、设定及知道结局的2)写全篇之前不设定大纲,比较随性,走一步看一步,写开头及前半篇并不知道结尾的。本人属于第一类作者,但我和其他作者朋友聊下来发现第二类远多。(第一类作者写作的时候会跳跃,不能进行连载,但是很注重前后呼应、埋伏线,《红楼梦》作者应属于此类,所以红楼梦出现了各种版本,结尾未写完却有结尾的片段流散出来。)第二类作者则认为写一步看一步才更符合情感自发的状态,才更自然不会生硬。这里不说写作技巧了,就来分析金庸先生的写作吧。金庸属于哪一类作者,我认为完全可以确定是第二类。曾有报纸刊登过,貌似金庸也承认过,《神雕侠侣》原本是悲剧,小龙女所谓16年后相见是骗杨过忘记她,小龙女本来不会再出来了。可是当时《神雕侠侣》写的过程中就在《明报》连载,于是读者们纷纷表示让杨过和小龙女在一起,金庸就顺应民众,附和了民心。金庸曾长期写专栏连载,他的这种随着剧情发展一步步来的写作风格可能很合适。因此我大胆猜测,金庸在写作笑傲江湖的时候,可能原本真的是将林平之当做第一主角的,只不过后来出于其他原因,将林平之硬生生给“炮灰”掉了。以下我再来给出其他理由,以及分析金庸可能炮灰林平之的原因。之这样一位开篇围绕的第一人物,结局为何如此“虎头蛇尾”?他的结局仅仅从任盈盈的谈话中谈出来,甚至连正面的描写都没有了。完全和他开篇时的细致描述不是一个等级的!
我感觉用通俗的话来说,他就是故意被炮灰的。仔细看原著的时候,我就有点怀疑金庸开始写作本来是想将林平之当作主角,笑傲江湖的开篇完全是围绕他,完全是写作作者通常使用的对待第一主角的待遇,例如:1)反复提到他的长相,且说了他是像谁(说他长得像母亲)2)细致描述他的父母,以及他和他父母的关系3)对于他的无关情节发展的兴趣爱好亦有描写,例如喜爱他的白马,喜欢打猎……4)对于他的心理活动描写极其细致,包括一些无关痛痒的、若非第一主角反而显得拖沓情节的描写,例如说林平之临行前舍不得走,想要带上他房间内的小玩意这些写作手法,都是作者对于全著的主角才有的!还有呢,5)对于他父母对他的期望、对他的看重反复提及——这通常是作者用于铺垫,为了今后主角怀有深仇大恨及父母的期待所以加倍努力去复仇的铺垫!再看《笑傲江湖》的开篇,我感觉有点像梁羽生的作品感觉,例如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侠》,开篇描写的就是主角唐晓澜家中遇到的变故。唐晓澜当时也就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是个家境还 可以的公子,性格也比较内向而重情(理所当然会记仇和复仇的个性),而后唐晓澜就确实是《江湖三女侠》的男主角。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江湖三女侠》既然侧重于对三位女中豪杰的描写,男主角唐晓澜和女主角(她们是真正的女主角,不同于金庸作品中的男主角选来相好的女人)同时并存,也就不会奇怪和突兀了。然而,林平之和令狐冲都是男的,而《笑傲江湖》作为一部普通的武侠小说,而非论述人性或者历史的大著作(不像《三国演义》),不太可能同时描绘两位男主角—且他们之前还有冲突。因而,作者金庸必须有所取舍。那么,他为何在令狐冲和林平之当中,偏向了令狐冲呢?下面我就来分析。金庸为何后来在笑傲江湖中偏向了令狐冲,而抛弃了原本想要塑造的第一主角林平之,这原因要从多方面来找。第一,迎合读者口味问题。毕竟这世上俗人还是比雅人要多,有道是曲高和寡,大多数的人读小说是为了轻松放松的,追求的是看得爽,而非为了思考、思索人性命运的,虽然真正的世界经典都是后者的方式。金庸写的毕竟只是武侠小说,大家要知道,今日金庸武侠被称为“经典”,或许是由于现今网络小说太流行、通俗小说更多更泛滥了,在当时1970年代,武侠小说可就相当于今日的流行小说那样,不是什么经典范畴。金庸写着写着《笑傲江湖》,就可能发现这太沉重,跟随着这样一位性格内向内敛、不多言语心事重重、隐忍、被欺压而准备复仇的少年,太沉重,读者很可能会看着不爽(秉持着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读者一不买账,金庸和出版商等等都不好过了,是吧),于是,他只好另寻出路了。就这么放弃了原本塑造的主角林平之。当然这并非全部原因,还有其它,更为冠冕堂皇一些的理由。我刚才提到了《笑傲江湖》的开篇让我感觉有点像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侠》开篇的感觉,其实我看过的武侠小说并不多,随便想了一下就觉得这两部开篇塑造的背景有点类似,可见这是一种常见的塑造主角的套路了,不是《江湖三女侠》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侠客、什么复仇少年的,这类少年复仇的题材确实很常见。那么金庸当时很可能想要反其道而行之,写了一半,突然或者渐渐不愿意再走这个套路了—虽然其实明明林平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十分特别的角色,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特别的典型的让读者印象深刻的主角,但是金庸也想要刻意跟其他作家区别开来,就选择另外塑造一个主角形象。(梁羽生的年纪比金庸大,貌似算是金庸的前辈吧。金庸开辟的在当时好像算是新武侠了,刻意的标新立异或者至少这一丝心态在所难免。)
综合来看,金庸发现他可以另外塑造的这个令狐冲的主角形象,反而比林平之少了很多沉重感,更能讨好大众读者,那么何乐而不为呢?令狐冲无父无母,根本没家世可写,就塑造他一点点升腾甚至平步青云的样子,让高手来倒贴他,让女人们来倒贴他,这样一些俗人读者读起来,感觉很爽!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热门标签: 真身不腐 民国名人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家三毛 文昌帝君是东华帝君吗 甲午中日战争 四大文明古国 三皇五帝
灵异事件,指的是各种非自然,无法用科学解释的怪事。 但是经过心理学家证实,灵异事件大部分是发生在一些狭小空间。在这些空间里,通过人体的气流很急,而那些发现所谓灵异生物的人,大多数是由于人们的恐惧心理以及了解过以往的历史而产生了心里方面的暗示。由于这类环境因素不断地影响同一处地区,这些地区很快就会得到“闹鬼”的名声。但从未有过能够被证实真实发生的异灵事件。灵异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一种解释。就像几千年前的人们不知感冒为何事而去求神拜天,人们对灵异的探索也是为了寻找一种新的理论暂时替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层面;而在新世纪,人们不仅把灵异作为上述的一种解释,也有人是为了寻求感官或心理上的刺激而追求灵异。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3-5]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