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陈佩斯 和 赵本山 的小品,我都很喜欢。二人在艺术上的成就,我不懂艺术,也不敢乱说。我只从观众的角度,试着说一下,为什么可能有的观众会有问题中的那种看法,即觉得 陈佩斯 更像是艺术家,而 赵本山 则不是。
幽默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的核心,并不是逗人发笑,而是引人深思。在笑过之后,受众们意识到这笑料背后是基于社会的深刻洞察而发出的隐晦讽刺,于是愈发觉得意味深长,而不只是哈哈哈之后一笑而过。
弗洛伊德 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也说过,幽默的关键在于「突破禁忌」。用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去挑战紧绷的高压线,既传递了理性层面的诉求,又维持了感情氛围的和谐,实在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这两位喜剧小品演员,在讽刺现实这个层面上,都有过非常出色的表现。
陈佩斯 的《主角与配角》就深刻地讽刺了演艺圈里所谓的「名角」们互相争出风头的滑稽本质。而考虑到他自己本身也在演艺圈里混,也曾当过主角和配角,很可能会得罪身边人,这个背景就更显得他的讽刺难能可贵。
而 赵本山 在后期的作品《公鸡下蛋》中,其实也有过主题非常接近的演绎。比如这段台词:
「一个公鸡,居然它要下蛋,不是它的活它要干。大公鸡怎么看?鸭子怎么看?大鹅怎么看?跟它好过的小母鸡怎么看?当公鸡孵出鸡仔后,别人管它叫啥?叫爸,叫妈,还是叫姑,叫大姨?有蛋不下又憋得慌,于是乎……」尤其这句「不是它的活它要干」,其实讽刺的还是挺明显的。结合《公鸡下蛋》中明面上嘲讽的新闻工作人员为了吸眼球不负责任的主题,这句话在说什么其实不难理解。但《公鸡下蛋》在 赵本山 的诸多春晚作品中,并不算出色,远远比不上他早期的《小草》和后期的《卖拐》。而能代表得了 赵本山 特色的小品作品,其实并没有如此尖刻地讽刺社会中强势的一方。
恰恰相反,赵本山 的小品中,经常会将弱势群体作为笑料来嘲笑。比如《小草》中对一个草根娘炮光棍的善意调侃,《卖拐》中对落魄中年油腻男范伟的百般捉弄,游走在政治正确的边缘,非常好笑,但很难深刻。
在二人的艺术生涯后期,赵本山 的徒弟们,更是长年把各种生理缺陷作为包袱来抖。要么是脑血栓(赵四),要么是结巴(刘能),要么是娘炮(小沈阳),要么是长相难堪(宋小宝)。这些笑料从逻辑上,仍然非常非常好笑,但很多观众觉得这些笑料政治不正确,笑声反而显得刺耳。
反观 陈佩斯,自从他公开拒绝春晚潜规则而被央视封杀之后,他就踏踏实实演起了自己喜欢的话剧,一演几十年,也是自得其乐。陈佩斯 也算是根正苗红的二代艺术家了,按理说稍微服个软肯定能混得风生水起,但他偏不。他近几年出现在大银幕上,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还是在《宝莲灯》里给「退休」的孙悟空配音。有两句台词特别抢眼,一句是对沉香说「我要不把他(二郎神)打得满面桃花开,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另一句是对二郎神说「当初你妈思凡下界,被玉帝压在桃山下,你劈山救母。现在你妹妹思凡下界,被玉帝压在华山下,你却不让你外甥劈山救母了?」(大意如此,原话不记得了)——这第二句话,颇有点自陈心结的意思了。
当然了,赵本山 和他的徒弟们,难道是人品不行、水平不够,所以只能讽刺弱势群体么?应该也不是的,更多是主流审美的趋势使然吧,毕竟「曲高和寡」是普遍现象,「媚俗」反倒成了最安全有效的办法。所以随着大流讽刺一下残疾人,不是正好契合了连盲道都被随意侵占的主流都市文化么。
艺术家只能决定自己的艺术追求,是受众最终决定了当前时代里哪个艺术家更受欢迎。所以很多人其实并不真的喜欢大师吧,至少比起大师来,大部分人更喜欢哈哈哈。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