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新岗位干好新工作,同频共振拧成“一股绳”——
“不要总说‘以前’,而要多想‘以后’”
某运输连上等兵王瑞:身边有些同志经常会提到“以前”,那时我们是半训单位,体能训练仅仅满足于参训率,对于训练成绩没有过多要求。但到了新单位后变成了全训,连队按照旅里部署,将体能训练作为一项重头工作来抓,大家普遍感到强度大了,训练起来吃力了。我认为,不要总说“以前”,而要多想“以后”,要严格按照新单位的标准去工作和训练。就拿自己来说,平时徒手五公里勉强及格,现在每周一次的武装五公里对我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为此,我专门制定了个人训练进度表,定下阶段“小目标”,我坚信自己的体能成绩肯定不会拖连队的后腿。
某通信连上等兵王杰群:说实话,一开始因为没有分到理想的岗位,我心里有“疙瘩”。但看看班里四级军士长刘涛的干劲儿,我就有些惭愧了。入伍之初,刘涛被安排当了饲养员,后来因为岗位需要还先后干过种养员、文书、通讯员、战斗班班长,现在到了新单位又成了一名有线兵,他从无怨言,认真地学习收放线、攀登固定等专业技能。老刘也是普通一兵,但他身上那股凡事认真的劲儿让我肃然起敬,值得我好好学习。
某修理连中士班长陈浩:新单位对我们的素质要求更高了。以前我是连队的驾驶员,现在还要兼任汽修工,连队要求我们不仅要会开小车,还要会开大车;不仅要会修“勇士”车,还要会修装甲车,人人都要精通两门以上专业,还要熟悉其他小工种作业,这对个人能力素质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就我个人来说,来到新单位,起步就要立起高标准,只有用高标准不断要求自己,才能成为单位所需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某无人机连连长杨训清:改革调整后,我们连队调整为无人机连,装备还未配备,人员专业不对口,组训骨干也没有,教学资料更是欠缺。但“没有装备睡大觉”“没有条件歇口气”的懈怠思想绝不能存在,我们从理论学起、与机关协调、在网上收集,编成了一套训练资料,并提前开展装备技能辅助训练。无人机战术怎么用、作战怎么编、打仗怎么配,这些都是新课题新领域,我们针对战斗筹划、编组作业、情报分析整理等内容成立了攻关小组,确保装备一来就能上手,能在短期内形成战斗力。
发扬老传统孕育新精神,“神联意合”融为“一家人”——
“新单位有新做法,老单位有老经验,此时正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好时机”
某通信连指导员梁伟强:连队历经5次编制体制调整、12次移防部署,变的是番号和装备,不变的是“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连魂。调整部署刚到位,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温连史、重忆传统,组织全连官兵在连旗下庄严宣誓,在连史册上郑重签名;开的第一个会就是组织全体党员公开承诺,围绕“无愧72年的光荣传统、无愧‘第一’的建制序列、无愧‘首任’的责任担当”,亮明态度,表明志向,让钢铁精神在新体制、新环境下焕发更耀眼的光芒。
某修理连士官支委王国坤:新单位有新做法,老单位有老经验,此时正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好时机,应该让各单位积淀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作风,都得以传承升华。比如将野战装备开进室内训练场,在信息化维修设施和野外维修设备配合下,提高装备的维修保障效率;利用智能手机读报,通过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客户端等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的资讯,这些做法都是我们连队在老单位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要“捡起来”不能丢,让老单位的好做法在新单位传承下去。
某修理连排长张涛:传统要靠人来传承,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互相影响,就是榜样的引领。每个榜样都是一颗星,照亮自己的同时,也会照亮他人。我们连队自组建以来一直坚持开展“每周一星”活动,“坦克大亨”王国坤十五年如一日钻研坦修专业,经他的手修好的坦克不下百辆;“电气大王”海永宾多次在上级比武中获得名次……虽然有些官兵彼此并不熟识,但相同的榜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同样的工作热情,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发,激励斗志。
针对新情况摸索新方法,同舟共济驾好“一条船”——
“这不光是领导干部想的事,也是我一名战士要想的事”
某修理连炊事员张朝阳:刚到新单位,我一度很苦恼。过去在老单位,大家的口味我都摸得门儿清,做起饭来得心应手,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辣椒放足了就行。现在却很难办,连队的战士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地区,口味差别很大,第一次开伙竟然剩了一堆饭菜,我真觉得脸上无光。作为一名炊事员,如何掌好勺、做好伙食调剂是我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伙食也连着战斗力,大家吃得好,才有精气神。我跑遍了每一个班排,询问收集意见建议,做出的饭菜终于开始受到大家欢迎。我想,在新单位如何应对新情况、干出新成绩,这不光是领导干部想的事,也是我一名战士要想的事。
某通信连连长孙兆军:连队新成立,各项工作刚起步,任务重头绪多,工作节奏快,这对我们每名官兵都是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迅速进入情况,时时提振精气神、事事坚持高标准,不能总想着“旧瓶装新酒”,按照“老套路”应付新工作,要自觉多往班排转一转,多去训练场跑一跑,多到小散点位查一查,有任务抓紧完成,没任务就搞好学习,在新的起跑线上起步就要领跑。
某干扰连班长张瑞才:连队由原来的超短波专业改为短波专业,专业性质、作战任务和所属装备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自己作为连队组训士官该怎么办?我也挠过头,但想着首先自己要带头刻苦训练,熄灯后比大家晚睡一个小时学专业,提前起床一小时背记电码,争取自身专业水平排在连队前列,为其他战士做好榜样,这样才能带动班级整体训练水平的提升。
某干线连指导员刘晓东:不少战士到新单位后,有的担心自己专业不对口,不了解新单位的特点,不熟悉新单位的工作方式,怕发展会受影响,得不到重用;有的老士官面临两地分居、子女入学等困难,怕给组织添麻烦,担心自己还没有出力就想要组织帮忙解决,给新单位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作为连队主官,要把排忧解难工作贯穿始终,广泛开展“真心、尽心、暖心”解难帮困活动,做到以爱心促安心、以关心促尽心,增强官兵在新单位的归属感,坚定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支持改革的信念。
(李云飞、陈嘉耀、本报特约记者戴 强整理)
王排长“回炉”记
■李云飞 本报特约记者 戴 强
5月30日,第71集团军某旅运输连二排参加了一场以实战为背景的车辆运输保障综合演练。顷刻间,只见滚滚浓烟中,一辆辆满载各类弹药、物资、油料的重型卡车奔向“战场”。
“迅速避过敌机侦察,冲破敌炮火封锁区……”只见二排排长王泽华指挥若定,所有参战驾驶员按战时编组,顺利将各类战备物资运抵“前线”。
熟悉王泽华的人都知道,他是刚从副连长岗位改任排长的。
时间倒回到两个月前。从石家庄某学院学习归来的王泽华刚回单位就接到通知:由于单位转隶调整,他由司训连副连长改任重装运输连排长。
不少人都建议王泽华去找领导“疏通疏通”:你排长干了3年,副连长也干了1年,怎么能重新再来啊?
“组织既然这样安排,必然有道理。军改面前,绝不能琢磨自己的小心思。”王泽华当即向党支部做出岗位安心、履职尽心、工作细心的“三心”承诺。
“回炉”正式开始,王排长“兵味”十足: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口令喊得有板有眼,队列动作有模有样。许多战士都感叹:这个“老”排长太认真。
5月18日,王泽华3个月大的女儿被查出腿部长了4公分的血管瘤,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家属来电话,希望他请几天假回家,陪孩子做手术。
“孩子出生未足月就离家,现在又要动手术,实在没理由不回去。”王泽华很矛盾,连队刚组建,排里工作正在捋顺、人员正在磨合,加之在位骨干少,此时排长一走,势必有影响。思来想去,王排长狠下心婉拒了妻子,请远在扬州的岳母带着家属和孩子去做手术 。
“在岗一分钟,用力60秒。”王泽华说,军改面前,其实没啥心思可动,尽好本分就行了。
连队专业变了,但是装备未到,王泽华主动请缨成立了攻关小组,从平板拖车的性能及运用条件,到重装运输的编配方案,每天带人研究理论、研讨保障模式,坚决不等不靠,心无旁骛谋打仗!
一位老政委对转隶官兵的临别寄语——
做厚道之人 干厚道之事
■沈建明
战友们,你们即将奔赴新的征程,我这个老兵也将解甲归田。分别在即,我想寄语大家“厚学”“厚功”“厚德”六个字,以志共勉。
一是厚学。希望大家谨记我们团倡导的“月读一本书,开卷有智慧”,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荒于嬉戏玩耍,而要广闻博学,如此才能使你的理念和知识得以更新提升,内塑军人好素养。
二是厚功。无论年轻如你,还是年长如我,都要积极上进,虚度年华实在可惜。古人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加一句“功不在大,有拼则成”,尽力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三是厚德。我把“修德”之要归为三条:第一,脚踏实地。这几年来,我们团党委选人用人都青睐于踏实本分实干的同志,营造了良好的风气。第二,希望每个人时时处处自觉保持对法规、纪律的敬畏,这样就能保持内心的宁静,赢得别人的尊重。第三,责任感。只有那些富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可信赖可托付的。
“厚学”“厚功”“厚德”,归结起来就是“为厚之道”,简称“厚道”。希望大家能继承老团队的好作风、好传统和好风气,做厚道之人,干厚道之事!
(作者为东部战区陆军某团政委,左贵东、汤格平整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3-5]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宇宙是时间、空间、物质、能量 的总和。一般能理解的宇宙指人类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时间。对于这一体系的整体解释构成了宇宙论。在中国古代就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说法(即宇的意思是无限空间,宙的意思是无限时间),宇宙一词也出自于“旁日月,挟宇宙”。近数世纪以来,科学家根据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建立关于宇宙的现代科学理论,称为物理宇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