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亮剑》或者《雪豹》的朋友们相信都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印象深刻。日本“皇军”军官阶层中的一些“佼佼者”们不屑于“正规军作战”的固定模式,而更偏爱于使用小规模的短促突袭式的“特种作战”来表现自己。
于是在多山地丘陵的华北战场上,“山本一木大佐”率领百余名特战队员先奇袭李云龙指挥部,而后又被其逃脱并反手将其围歼的战争传奇故事也便在“理论和实践”中成立了。那么在抗日战争当中,侵华日军真的对八路军作战使用过特战队吗?
《亮剑》中的日军特战队指挥官山本一木
后来人的无中生有?
无论是在目前已被公开的双方官方档案中,还是其私人笔记或日记这类私人见闻的载体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明确记载有使用“特战队”(还是德械的)进行“围剿作战”的内容。更何况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不仅这样一支独立于正规军事领导系统的武装是否存在是值得怀疑的,同时,对日军正规军的作战便已经是一件让中国军队(无论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军队)倍感压力的事了。
对“日本正规军”的作战同样是中国军队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因此也暂可以说,现代电视剧或小说中所描绘出的日军特战队形象,有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后来人人为杜撰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甚至还存在误导现代人对于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的风险。那么第一个存在与否的基调定下后,我们又该解答一个问题了。“正规的特战队”存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是否有类似于“特种作战”的侵华日军部队存在呢?
不仅中共有“敌后武工队”,日本人也有
看过《地道战》或是《敌后武工队》的朋友相信都对小说中塑造的乔装打扮成日军并混入敌占区大搅大闹的八路军战士、或乔装为根据地民兵结果遭发现的汉奸的丑恶嘴脸等形象印象深刻。
那么在事实中他们真的存在吗?其实他们不仅存在,而且其针锋相对的斗争,更是构成了一道抗日战场上看不见的“隐形战线”。
华北平原上的“破袭战”
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在同八路军及其民兵部队过招中,也在不断摸索对方的战术与“套路”,逐渐的,日军方面也学会了动用小股部队穿插突袭,或是使用汉奸等进行内部破坏的方法,给我党领导下的敌后作战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乔装打扮为八路军士兵的日军
例如日军在对太行山区八路军总部进行“围剿”的过程中,其便提前向太行山区派出了大量的便衣人员进行侦查(甚至暗杀)工作,条件允许还进行潜伏以配合大规模的“军事围剿”,而其的这作战模式,实际上便已经具备一些“特种作战”的性质了。
拙劣的“演技”与八路军的反制措施
日方的小股侦查突击部队为了便于对中共控制下的乡村地区进行渗透于穿插,经常采取乔装打扮为农民或者八路军战士和民兵的方法。但是乔装打扮这方面学问其实也大了。例如当时在山东沿海地区的日本便衣为了潜入乡村而需要一番乔装打扮。但是其这番打扮却在后来很快被地方民兵识破了。
那么原因何在呢?是语言的问题还是其他方面?原来,是这位便衣头上所裹的白头巾出卖了其的身份。头上裹白头巾固然是一种农民所特有的“符号”,但这种装束却多集中于黄土高原等风沙频繁肆虐的地区,而不会在沿海地区这种少风沙而气候湿润的地方出现。所以其打扮显得异常另类,引起怀疑也就不奇怪了。
黄土高原地区的民兵,其头上所裹的白头巾分外醒目,但对于其他地区便不一定了
除此之外,中共方面为了防范日伪对根据地的渗透。其除采取布置人员加强排查(设置暗号或查“路条”)的措施外。还在乡村与乡村之间构建起了一道道成系统的关系网。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日本方面为了加强控制而在乡村地区建立的维持会、有伪军部队驻扎的炮楼等都成为了八路军发展新关系网的理想对象。
伪军数量虽多,但也成为了我党潜在的“可策反对象”
正所谓“我中有敌,敌中有我”。这些配套措施的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日本方面“特种作战”带来的损失,同时也为夺取进一步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