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自比诸葛亮,恃才傲物。刚开始在湖南混的时候,就以师爷的身份行巡抚之实权,而真正的湖南巡抚骆秉章沦为木偶。一切事情都是左宗棠说了算。
左宗棠虽然有能力,当最高学历也就是个举人,在那个传统社会考不上科举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相比曾国藩,军事才能平庸,笨的要死,却能中进士入翰林。这真是太不公平了。相比之下,嫉妒之心油然而生。
而其军事才能在当时的地方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用兵打仗喜欢兵行险着出奇制胜。而曾国藩领兵打仗则讲究“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吞噬掉太平天国的地盘。这是他们的军事冲突。所以后来左宗棠老是嘲笑曾国藩不会领兵打仗。
左宗棠心直口快,是有名的“嘴炮”。这种人一般都是不吐不快,而往往言语之间伤了人心也毫无察觉。除了奚落曾国藩的军事水平,以后在公众场合一有机会就数落曾国藩的种种不是,激动得像泼妇骂街。而当曾国藩知道了这些,非常大度的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并告诫自己的兄弟亲属不要与左宗棠较真。
两人首次闹掰,始于曾国藩的“夺情事件”。曾的老爹死了,曾国藩此时正在江西处于狼狈不堪的局面,于是一面向皇帝请假回家奔丧,一面不等皇帝批复就先启程回了家。左宗棠知道后,怒骂曾国藩虚伪,此举是不忠不礼不义之举。气得曾国藩不理他了。
两人的彻底决裂则是在攻破天京城之后关于洪天贵福的生死问题上。曾国藩上奏朝廷说天京收复,伪幼主在城中举火自焚。而左宗棠从线人得知,洪天贵福并没有死,已经被太平军将领黄文金接走,并且仍有十万余众。这就尴尬了。两人在朝廷面前来回争论。在整个镇压太平天国中,尽管左宗棠独来独往,但整个主角无疑是曾国藩,鹤立独行的左宗棠不愿曾国藩独霸战功。所以必须恶心下,朝廷考虑到战乱未平,最后以和稀泥了事。但曾左二人已经恩断义绝,从此不相往来。
两人最后的交集在于左宗棠西征平乱收复新疆之时,这时候左宗棠的军饷要向曾国藩索要,左宗棠怕曾国潘记仇为难自己。不料曾的大度远超乎左的想象,曾不但拨来大笔款项,而且还将自己的爱将刘松山交给左宗棠指挥。只是事后左宗棠知恩图报,把主要战功都归功于刘松山,并称赞曾国藩知人善用。但是问题来了,左宗棠的这种做法让盛产阴谋论的官场十分怀疑,连曾国藩都认为左是动机不纯。表扬刘松山就是表扬自己,表扬自己就是贬低李鸿章,贬低李鸿章其实就是贬低我自己……
1872年,曾国藩去世,曾左之间的恩恩怨怨也画上了句号。从不肯轻易低头的左宗棠以“晚生左宗棠”给曾国藩写了挽联。在之后的日子里,左宗棠对曾的后人极其照顾。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左宗棠平定回乱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