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江南就是美好景色的代名词,亭台楼宇,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她的美让许多文人墨客都想要置身其中去领略一番。而江南不仅风景美如画,那里更是人杰地灵出人才。
想必大家对江南四大才子的名头并不陌生,他们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其实江南地区文学氛围浓厚,不仅有才子,才女也是人才辈出。
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有个江南才女叫苏坦妹,她年纪轻轻就有很高的名气,与当时另一位江南才女楚方玉并称为“江南苏楚”。苏坦妹因才学而闻名于世,也因才学而死于非命。
才女佳话
元末明初全国各地战乱纷飞,文学在战乱的夹缝中生长,于江南开出绚烂的花朵。当时在江南一带有个“兰溪会”,是苏坦妹和楚方玉两姐妹与“江南四贤”每年一次的聚会。
“江南四贤”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大臣刘伯温、宋濂、章溢和叶琛四人,苏坦妹与他们以诗文会友,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苏坦妹十二岁第一次亮相“兰溪会”时就艳压群芳,成为让“江南四贤”都赞叹的才女。她的诗句即寄情于山水,又富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实在很难想象这些情愫居然会存在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身上。
苏坦妹不仅有才华,而且品貌俱佳,是远近闻名的才貌俱全之女。这样的女子生在乱世,从另一面来说就是一种不幸。而苏坦妹的不幸都是从他遇到朱元璋开始的。
朱元璋在元末的农民起义军中异军突起,逐渐壮大成为一支能与元兵抗衡的部队。他带着部下一路南征北战打下了中国半壁江山。一次在他打下浙江之后,发生了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朱元璋在征战的过程中一直求贤若渴,他本是农民出身,可以说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也知道要建功立业必须要有才学之人辅佐才行。当时他听闻“江南四贤”的名号,于是便想要将他们收入麾下。
他一边派人去寻找,一边在城中张贴体恤百姓的告示,希望“江南四贤”看到之后能体会到他的爱民之心,主动来进行投靠。
当时告示张贴出去了,但上面都是官方文案,普通老百姓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一个字都看不懂。正当大家在交头接耳议论告示上所写的内容的时候,一位妙龄女子站了出来。
这位女子就是苏坦妹,她也是刚巧路过看到了告示上所写,于是便自告奋勇地给百姓们充当了“翻译官”,将告示原文大声朗读了一遍并作了解释。而她的初露锋芒,引起了两个人的注意。
一朝宠幸
话说苏坦妹给百姓们解答告示贴文的时候,朱文正和胡德济正巧巡逻到此处,看到苏坦妹美丽兼具才华的独特气质,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陪着朱元璋征战沙场,深得他的信任。这胡德济是胡大海的儿子,胡大海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猛将,他陪着朱元璋攻打下浙江地区。
两人看到苏坦妹之后都心动不已,特别是胡德济已经有想把苏坦妹据为己有的想法。但是朱元璋治军严明,是严禁军中人士掳掠妇女的,使得他有贼心却没贼胆。
相反朱文正就大胆了一些,因为他是朱元璋的亲人,所以比胡德济更加肆无忌惮。但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考虑,而是为了自己的伯父。他想把苏坦妹献给朱元璋做小妾。
可是又不能明目张胆地把她抢过来,于是他就想了个名头,以“私藏惑乱百姓的传单”为由将苏坦妹给绑了回来。苏坦妹自然是不认罪,于是朱文正直接将她带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当朱元璋看到苏坦妹时,就被她的美貌和超凡脱俗的气质所吸引。真是“天上仙女下凡尘”,而且还是个有才情的女子,不是空有美貌的花瓶,这更是让朱元璋神魂颠倒。
朱元璋本不是好色之人,他一生中最爱的人就是陪他走过风风雨雨的马皇后,对于苏坦妹的“一见钟情”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苏坦妹在面对朱元璋时本可以收敛住自己的锋芒,说不定就不会扰得他心猿意马,可是她没有。她向朱元璋展现出了自己所有的才学,让朱元璋一步步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于是两人在交谈中彼此心心相惜,当晚朱元璋就临幸了苏坦妹。这本该是苏坦妹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时刻,不料因为朱元璋对她的宠幸而酿成了大祸。
身死立碑
自朱元璋宠幸了苏坦妹一夜之后,他又投入到了备战之中,继续带着将士们攻城掠地。可就在这时问题出现了。
当时看上苏坦妹的胡德济,因为军纪严明他收起了自己的贼胆。可是朱文正却以诬告的罪名将苏坦妹掳走并将她献给了朱元璋,这件事令胡德济一直愤愤不平。
既然得不到苏坦妹,那找几个青楼女子玩玩总可以吧。于是胡德济在攻下城池之后就派人将城中的青楼女子掳掠到家中饮酒作乐。
后来此事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他对于胡德济这种败坏军纪的行为气愤不已。随后他命人立即将胡德济抓捕起来,自己亲自审理。
胡德济当庭供述了自己掳掠青楼女子的罪行,不过最后他也说道:“前有车走后路才有辙”,暗指朱元璋先违反规定宠幸苏坦妹的事情。朱元璋听后又羞愧又气愤,又命人将苏坦妹带来庭审。
朱元璋知道在苏坦妹这件事上完全用下半身考虑才会让部下抓住把柄,但如果不严惩胡德济,以后恐怕军中会人人效仿,到时候整个军营就乱套了。
因此朱元璋还是冒着风险按军法处置了胡德济,将他斩首。同时为了给胡大海一个交代,也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面对苏坦妹他还是说了一句:“拖下去斩了”。
就这样年纪24岁的一代才女被冤死在权势斗争之中,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苏坦妹死后,朱元璋将她妥善地安葬了。因为她死得很冤,朱元璋也知道自己对不起她,于是在她的坟前立了一块“罪己碑”。
才女之死的背后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在军中地位的手段,他本是手上沾满鲜血的人,也清楚地认识到不该被美色所迷惑。虽然他对苏坦妹的死非常惋惜,但为了大业他不得不这么做。
可怜了苏坦妹空有一身才华还没得到真正的施展就香消玉殒,如果她没遇到朱元璋或者收起自己的才华锋芒,也许她还能继续作为才女流芳百世。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