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轶事

趣事网

趣闻趣事

奇闻异事

趣闻网 > 趣闻 > 历史趣闻 > >>明朝皇帝的中央集权: 内阁制度

明朝皇帝的中央集权: 内阁制度

明代在开国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采用宰相制度,继承元朝旧制建立中书省,中书省丞相为位高权重的正一品高官,总览天下一切政务,宰相的存在可以协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让皇帝有精力统筹内外。然而权利的过分集中化便导致了政治生态的倾斜。引起朱元璋不满。从1376年起,朱元璋开始对中书省总览天下政务的权力进行调整,裁割了中书省的平章政事与参知政事,只留左右丞相同时又撤销了总览地方政务的行中书省,将其权力一分为三,即分别监管行政、军事、监察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在经历了胡惟庸案之后,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便将中书省的权利进行了拆分,如此便产生了六部制度,这样一来六部制度便登上了历史舞台。明太祖中期,中书省与六部还是处于共生的状态,六部分管各自领域,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中书省在此时主要负责对六部资源进行整合,这样一来,中书省的权利遭到了大规模削弱,六部制度则秉承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极大的保障了中央政治的安全性。

▲中书省丞相胡惟庸

明太祖朱元璋废中书内阁雏形——秘书制崩塌

原中书省的设立便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也是中书省后来被废掉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一、中书省的权利过大,中书省秉承着对皇帝负责的态度,大力发展各自势力,明代一度陷入腐败的官僚主义中。其二、中书省大多是以一种秘书的形式存在,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皇权的判断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皇帝的权威性。二者的结合将皇帝的权利进行了分割,民间更是将中书省称为皇帝的遮掩布,由此可见在明代初期,中书省滔天的权利。

1、加强中央集权六部生——权利分割,内阁产生

根据史料记载,内阁制度的雏形起源于明朝初期。明洪武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在与权臣胡惟庸的政治斗争中获胜后,废除了丞相官职,改由皇帝直接统辖六部,在六部制度早期,一直备受中央监视,其主要源自中书祸乱后的一种心理戒备。六部在明太祖时期并没有对外宣称,而是独属于中央的秘密组织,六部制度的雏形也是明太祖时期所确立的,将权利有条理地进行分割,使得中央在此制度下,极大的加强了对民间各种事宜的掌控程度,从而减轻了官僚集团对皇权的威胁。他曾下诏:“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虽然朱元璋运用政治手段大权独揽,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是他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并且天下还不稳定,国事繁杂,他没有能力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于是他仿照宋朝的制度,在洪武十五年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机构,并由大学士担任职位。不过,他设置的这些部门及人员只是类似现在的秘书处,还不算是真正的内阁。

▲内阁首辅

2、内阁制度的日渐完善

早期的六部的领导主要由四大学士所组成,四大学士将六部的各项事宜进行统筹梳理,最后将整理好的奏折提交给皇帝,这极大的加强了办事效率,既可以将事件进行整合,又可以让四大学士相互监督,这在当时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政治制度。六部对外宣称为一种政治制度则是在永乐大帝朱棣时期,朱棣将六部的权利进行了提升,并对其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分工,六部的威望与权利在此时达到了新的高度。六部的发展主要源于朱棣好战,更喜御驾亲征,如此一来朝中无人监政,六部便成为了皇帝的眼睛,将朝中的大事小情第一时间送到朱棣的手中,加强了信息的流通效率,这便是朱棣时期明代六部的另一大作用。内阁的产生也是衍生于朱棣时期,朱棣对于皇权的渴望高于任何一位明代皇帝,如此一来其更加重视培养亲信,也就是早期的内阁。内阁存在早期,主要是在皇帝御驾亲征期间将政治奏折进行整合与建议,在其发展成熟后,更是可以直接统领六部,权利直达中央各处。这时的内阁类似于皇帝的秘书团队,专为皇帝服务,帮助皇帝进行科学的决策,内阁制度初步建立以后,经过几代皇帝的改革,内阁制度日渐完善。

真正的“内阁”由明成祖朱棣建立。明成祖即位后,任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员参与午门内的文渊阁的工作,始称为“内阁”。这些编修、检讨、讲读等官员不设置专属的办公地点,不隶属于任何部门,对于六部奏报也没有发表意见和决定的权利。

▲朱棣

所以当时的“内阁”只是个替皇帝起草诏书,为朝廷官员提供咨询的秘书机构。永乐中期以后内阁逐渐发展到拥有掌管六部的权力,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到了明世宗嘉靖时期,内阁的权力已经发展到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武英殿大学士严嵩为此专擅朝政二十余年。

明朝的“内阁”中最突出的人物当属洪熙、宣德到正统时期担任内阁成员的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时称“三杨”。他们在担任辅臣期间,功勋卓著、政治才能惊人,不但安定边防,还整顿吏治,使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至此明朝走向鼎盛发展的道路,并使原本只是属于皇帝私人咨询机构的内阁成为拥有丞相权力的机构。明朝以前历代王朝的宰相权力都非常大,往往采取群相制,分散宰相的权利。可见,有时宰相大权独揽,直接涉及到了君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宰相拥有的权利主要有决策权、参政权和行政权,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指的就是宰相。

明朝规定了朝廷事务的决策权必须是皇帝自己本人,内阁的主要权利只能是参政权,六部主要是行政权,地方上分别承担布政使司等,分管行政、司法和军事,三权互相制约,阁制度也达到了非常完善的地步。

▲明朝内阁形成

到了嘉靖、万历年间分别出现了严嵩、张居正那样大权在握的内阁首辅。即便皇帝多年不上朝,内阁制度按照规定的流程办事,这两位皇帝躲在幕后,只处理朝廷的重大事务,看上去好似“怠政”,实际大权一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内阁弊端显现

1、导致宦官专权

内阁制度形成以后,皇帝担心内阁权力过于庞大,于是建立了司礼监来制衡内阁。开始的时候司礼监权利并不大,并且受到皇帝的严格限制,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急剧膨胀,皇帝担心内阁权力过于大,赋予司礼监太监权力,相互制约,以求平衡。具体行政流程是:内阁对国家的政治提出处理意见,是以“票拟权”的形式参政、议政权,然后交给皇帝批阅,明朝后期皇帝怠政,审批的权利被皇帝划归到司礼监太监的手上,等于是分得了皇权的一部分,司礼监权力急剧膨胀,出现了王振、刘瑾等权势滔天的太监。

2、导致朝廷争斗不断

然而,内阁首辅这一重要职务,并不是由皇帝亲自决断,而是朝廷官员推荐,皇帝最终行使决定权。这样就催生了明朝中后期不同党派的竞争。为了争夺首辅这一权力,相互斗得死去活来,本来想用这种制度让朝廷政治清明一些,结果却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更使得明朝社会危机四伏。

▲内阁首辅张居正

诸如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争夺首辅这一职位,用尽各种手段,赶跑了原来的首辅高拱,自己坐上首辅的宝座。

期间内阁制的几个时代

1、顾问时代

朱元璋废了丞相,朝中大量的政务就得他亲自处理。皇帝事必躬亲并不是件坏事,但庞大的工作量一个人根本不能完成。所以,朱元璋用了几个文士给自己当一下顾问,这些人都是五品以上官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参谋角色。

2、内阁进入决策机制

可以说,内阁成员开始的时候就是帮皇帝写写文稿、出点主意而已,到了仁宗时期,已经加衔至尚书侍郎,并且都在皇帝身边,自然权力增大了很多。到英宗少主登基的时候,大学士的“票拟权”显得尤为重要,内阁矛盾也就自然越来越激烈了。

▲万历皇帝

万历十五年以后万历皇帝曾经多年不上朝,但是国家依然正常运转,期间还打了三场战争,最著名的就是抗击日寇增援朝鲜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内阁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竟然前后换了19任内阁首辅,这也使得政策不能持续执行,最后导致灭亡。

皇帝把手中权力分别给了太监、内阁、六部、东厂、锦衣卫等,所以,明朝内阁权力依附皇权的实事不容置疑,也就不可能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内阁政治制度,更不可能成为英日的内阁制度。

也有例外,申时行担任首辅后,他非常清晰皇帝的诉求,很合理的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已经是为数不多的首辅,到了明朝晚期,各党纷纷竞争起来,争得不可开交。特别是崇祯登基以后,内阁竟然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内阁成员就是负责处理皇帝文书而已,随着崇祯军务繁忙,内阁更像是一个分工整理军务文件的部门。明代内阁制度是衍生于科举制度下的附属模式,是一种明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得到统治一种政治制度。内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相较于早期的科举制度有着较大差别,其更像是一种职位的晋升制度,是一种政府从基层选举出自然人,并将权利尽最大可能进行集中化的方式。

▲崇桢

总结:

内阁制度方便明代从上到下进行系统化管理,锦衣卫、东西厂的发展都是明代内阁制度下的产物。总之,内阁制度不仅仅是将皇权进行了中央集权化管理,更是将明代的分权制度表现了出来。内阁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锦衣卫和东西厂的排挤不在少数。在锦衣卫发展早期,是内阁一手将锦衣卫的权利推向巅峰,锦衣卫发展成熟之后,抓捕了大量内阁人员,以此来抑制内阁的权利。

锦衣卫与东西厂有着先斩后奏的权利,内阁的发展阻碍了锦衣卫与东西厂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内部机构发展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限制内阁的发展,锦衣卫等内部机构运用恐吓、利诱等手段,瓦解了内阁大多数人员,二者在后期的关系也到达了水深火热的地步,直至最后双双灭亡。本文将从明代政治多个角度出发,为大家系统化地展现出内阁制度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明史》

《浅析明代内阁制度的发展》

《浅析内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相关阅读:

  • 假如朱棣没有建都北京,明朝是否不会灭
  • 明宪宗: 被满清抹黑的皇帝, 为明朝续命
  • 水浒传是哪个朝代 作者是明朝人,故事的
  • 明朝各个官职对应的品级都是几品?相当
  • 明朝明穆宗皇帝,在位仅6年时间,却把全
  •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
  • 明朝天启时期浑河血战发生在哪里?后世如
  • 明朝的张居正生活奢侈,但为什么却仍被
  • 明朝灭亡后,陈圆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明朝为什么会灭亡什么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投诉邮箱:599385753@qq.com。
    趣闻网娱乐门户:一直以来坚持文明办网,传播健康、娱乐的信息!

    文章标签:

    专题

    1290
    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1290
    十大将军 中国十大将军排行榜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开始的陆海空三军大授衔的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时。

    最新趣闻

    造成西晋历史的黑暗是外族入侵还是王侯内讧造成?
    造成西晋历史的

    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历史发

    +118
    《红楼梦》里,薛宝钗最后有没有改嫁贾雨村?
    《红楼梦》里,

    很早之前就看到过有人提出这样的

    +193
    贾宝玉和薛宝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贾宝玉和薛宝钗

    薛宝钗虽然如愿嫁给了宝玉,不过

    +61
    镇元大仙的道号来历?
    镇元大仙的道号

    镇元大仙的道号是因为他看守人参

    +135
    曹操帐下谋士贾诩为什么被人污蔑为三国第一毒士?
    曹操帐下谋士贾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

    +80
    《封神演义》中,纣王之子殷郊醉酒七天,为何会梦见母亲姜王后双眼流血?
    《封神演义》中

    殷郊梦到母亲姜王后双目流血寓意

    +58
    李自成和部下真的烹杀了福王朱常洵吗?
    李自成和部下真

    此事确实存在,可怜肥胖的福王朱

    +186
    如果韩信不死,刘邦可以避免白登之围吗?
    如果韩信不死,

    如果韩信不死,刘邦可以避免白登

    +176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将尤物冯小怜转手予人?
    隋文帝杨坚为什

    其实当冯小怜被摁在杨坚跟前的时

    +141

    风云人物

    应采儿
    应采儿

    应采儿

    +430
    王允
    王允

    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

    +124
    陈法蓉
    陈法蓉

    陈法蓉

    +171
    宫崎骏
    宫崎骏

    宫崎骏

    +340
    邝美云
    邝美云

    邝美云

    +419
    宋慧乔
    宋慧乔

    宋慧乔

    +195
    宋承宪
    宋承宪

    宋承宪

    +139
    林允儿
    林允儿

    林允儿

    +165
    周润发
    周润发

    周润发

    +160

    月度点击排行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