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乾隆早期的妃子后,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是后来追封的,因为她甚至没有看到乾隆成为皇帝。
不过,因为富察氏是乾隆还是皇子时期的伴侣,因而乾隆对她还是十分珍视的。
那么,富察氏在历史是怎么样的人,又在乾隆的人生经历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富察氏为佐领翁果图之女,其早年入侍藩邸,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生皇长子永璜,这也是乾隆的头一个孩子。
从怀孕生育的情况来看,她应该比孝贤皇后更早进入藩邸,但其身份地位远不能与后者相提并论。
富察氏和乾隆年龄相仿,其初入藩邸时为格格(实为低级侍妾),有人猜测她可能是乾隆成婚前的试婚女子,并很可能是乾隆生命中经历的第一个女人,即所谓“性启蒙者”。
当时的皇族,有这习惯似乎也并不奇怪。
通常来说,父母对第一个孩子尤其是长子总归要高看一眼,格外重视。
更何况,但乾隆与孝贤皇后大婚之后,富察氏仍于雍正九年(1731年)生下皇二女(幼殇未封)。
在藩邸时期,乾隆的子嗣极为有限,富察氏的接连怀孕与生育,说明她与乾隆的感情是不错的。
富察氏去世时很年轻,大概只有二十五岁上下。
更悲催的是,此时离乾隆登基只有一个多月,她最终还是没有看到夫君成为皇上的那份幸运。
不过,富察氏的死让乾隆感到十分伤心,其登基后即追赠其为哲妃,十年后又追赠为哲悯皇贵妃。
所谓“哲”者,知也;“悯”者,怜悯、痛惜也。
乾隆十七年(1752年),也就是哲悯皇贵妃去世已经十七年后,乾隆仍未忘记这个早逝的爱人,在其极为有限的地宫中,仍给她留了一个位置。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年已七旬的乾隆再一次来到陵园,其在祭奠已逝各妃后特意为哲悯皇贵妃写了一首诗,诗云:
已是别多时,能无一写悲。七旬忽我逮,百岁任他期。
幻景徒惊速,故人不慭遗。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
乾隆一生写过四万多首诗,但除孝贤皇后和慧贤皇贵妃外,其写给后妃的极少,哲悯皇贵妃目前能找到的也仅此一首。
从文学与思想上说,这首诗并没有太多的修饰与深义,不能算精品,但其中却流淌着一种平淡而真切的伤感。
是啊,光阴似箭,岁月无情,哲悯皇贵妃此时已经去世四十五年,而乾隆也已七旬高龄。
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即使贵为皇帝,又与常人何异?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在哲悯皇贵妃去世四十五年后为她写下这样一首诗?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最后一句所揭示的:
“曾孙毕姻近”,说的是皇长子永璜一系、哲悯皇贵妃的曾孙也已经长大成人并即将完婚了;
“眠者可闻知”,即作为曾祖母、长眠地下多年的哲悯可曾闻知?
由此可见,乾隆此次祭陵的主要目的,即为告慰故人而来。
乾隆十七年(1752年)前,孝贤皇后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这三位后妃的灵柩一直停庴于京东静安庄,直到乾隆的陵墓修好后才安放于地宫之中。
当然,即使乾隆的陵墓修好了,也不是所有的妃子都能与皇帝合葬。
据统计,乾隆一生中,有正式名分的妃子共计四十一人,而这四十一人中,只有五人与乾隆合葬于裕陵地宫。
(节选自金满楼:《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们》,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皇城秘史 乾隆和他的妃子们 ¥28.8 购买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