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苏区一别,直到1944年,陈毅来到延安,才和老战友毛泽东重逢。谁知见面之后,毛泽东却对他大发一场脾气。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不得不说一说黄花塘事件。
历史以及陈毅心直口快的个性,借口开展整风运动,说陈毅早就反对毛主席,一贯反对政治委员制度、排挤书记。10月16日,饶漱石在黄花塘驻地组织对陈毅的斗争会。
饶漱石拿陈毅没办法,只好向党中央发电报,报告事情的经过,并检讨了自己随便说话等错误。
接到他的电报后,毛泽东从延安作出了回复:
一、此次事件是不好的,但是可以讲通,可以改正的。
二、我们希望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如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并在此留住半年左右,明了党的新作风及应作重新估计的许多党内历史上重大问题……则一切不和均将冰释,并对党有极大利益……陈来延期间内职务由云逸暂行代理,七大后仍回华中,并传达七大方针。
在电文中,毛泽东指出问题的实质,不是所谓的陈毅“反毛”,而是陈饶不和,一针见血。
1944年3月7日,经过长途跋涉,陈毅到达延安。
陈毅听了毛泽东的这一席话,十分感动,立即放下了包袱。随后,两人像在井冈山时那样交流、谈话。
陈毅原本准备到延安“请罪”,结果,毛泽东反给他做思想工作。
之后,两人越来越亲密。
这令毛泽东也十分高兴。1944年12月1日,他在给陈毅的一封信中写道:
“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
在毛泽东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远离党中央多年的陈毅终于在政治上变得成熟了。随后,在党的七大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接着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委员。多年在全党乃至在新四军地位都不高的陈毅,终于获得了他应有的地位。
后来,有人说,陈毅正是因为来到延安,才又开始一段新的征程,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三野大军的统帅,就不可能有解放战争的辉煌,甚至与之后的元帅军衔也可能失之交臂,最多是一个上将。
而他这个新起始,恰恰与毛泽东有关。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