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被韦后下毒鸩杀,暴毙而亡。韦后随即下诏以中宗幼子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欲效法武则天故事。而也就是在同月,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决定联合。7月11日,李隆基结交禁军首领葛福顺、陈玄礼等, 率禁军攻入宫闱,尽诛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
而此时的上官婉儿,则率宫人接踵相迎,同时还拿出上书有“(李隆基其父)李旦参与议事”的中宗遗诏,以示效忠李唐皇室。而且李隆基的心腹宰相刘幽球更是为其求情,但是李隆基却道:“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 遂下令将其诛杀,如是这样一位纵横朝堂的风云人物,便结束了生命,那么李隆基又为何一定要杀上官婉儿呢?我们翻阅历史还发现了有意思的一点便是,在将上官婉儿诛杀不久,他便下令恢复了上官婉儿的封号昭容,将其安葬。那么上官婉儿究竟错在哪里,以致于身死?
上官婉儿,是名门之后,祖上乃是西汉上官桀后裔。祖父更是唐高宗朝的宰相,但也正是因为祖父上官仪起草的废武则天诏书,也为这样一个名门望族带来了灭顶之灾。结果便是祖父被杀,父亲被杀,而刚刚呱呱坠地的她与母亲则被没入掖庭为奴。
但是天生丽质,又加之聪颖好学,有母亲教诲,也能在闲暇时教其读书识字,也让她学的一手好诗文,更是声名在外。而这也得到了武则天的青睐。于是14岁的她,便开始了她的仕宦生涯。
被免去了奴才身份,更是能够随侍武则天左右,为其掌管诰命,虽然年少的她伊始,因为忤逆圣意,而被处以黥面,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学会了曲意逢迎,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也大抵只有如此才能在政治的权利旋涡之中游刃有余。备受恩宠的她,甚至于被武则天授以处理奏章之权,可见其权势日隆。而她也更懂得了高处不胜寒,懂得了见风使舵,谨小慎微。
盛衰之道,一场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
但是上官婉儿却没有因此而跌落,反倒是更加如日中天,唐中宗李显复位之后,由于性格怯懦,又无主见,而她也得以被留在身边,继续起草诏令,署理政务,亦是由此,而被敕封为昭容,而自己的母亲也被封为沛国夫人。
但是也正是唐中宗李显的性格,导致自己的皇后韦后则跃跃欲试,很想效仿武则天,荣登大宝。而上官婉儿正是依靠着敏锐的政治嗅觉,选择依附于韦后,更是为韦后鞍前马后,树立威信,收服人心。
更甚者将武三思引荐给韦后,作为权利的犄角,武三思、韦后、上官婉儿也互为倚仗,而且三人更是行不轨之私情,一时间宫中风言风语四起。而上官婉儿更是为了构陷皇太子李重俊,谎称其谋反,与韦后合谋之下,中宗果然信以为真,将太子李重俊诛杀。
而没有了武三思(事前已被李重俊诛杀),此时的太平公主又崛起,她则又转投太平公主麾下。而也就在710年,韦后与武三思的丑事被人告发,中宗自然勃然大怒,韦后惧怕,则先下手为强毒杀了唐中宗。
此时的上官婉儿,自然知道韦后与武则天之间的云泥之别,她时刻再为自己准备一条退路。在与太平公主协商之下,便有了中宗李显的遗诏:立李重茂为帝,韦后摄政,相王李旦辅政。她自然认为这是一个万全之策,既能够不得罪韦后一党,还能够讨好李唐皇室,但是他却忽略了最为重要、最为致命的一环,这一环便是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的私心。
这份遗诏虽然能够讨好李唐皇室,也能够让太平公主掌权的梦想更进一步,也能不得罪韦后,但是对于李隆基而言,一旦认可了这份诏书,便意味着什么呢?
那便意味着认可了太平公主的地位,而自己(包括父亲相王李旦)也仅仅只能是权臣,丧失了法理基础,以后再无染指皇位的正朔机会。这显然是李隆基不能忍受的,也是上官婉儿在几十载的宦海浮沉之中,唯一少算或者说错算的一环,但也恰恰就是这样一环终究让李隆基下定了决心,必须诛杀上官婉儿,不承认此诏书,而且还能通过诛杀上官婉儿削太平公主一臂,何乐不为?
于是,这个因政治博弈而没入掖庭的女子,又因政治博弈而起的女子,最终也死在了冷血无情的政治之下。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