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是明末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集团,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他们的谣言,比如什么东林党不收商税,东林党只知道空谈不干实事之类的说辞,我们上一次辟了关于东林党不收商税的谣言,这次我们就来说说关于东林只会空谈究竟是否是真的呢?
在很多人印象里,东林党仿佛就是一群会打嘴炮的喷子,这实际上是由很多网文给大家制造出来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在提起东林党是否空谈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东林党是怎么形成的,东林党发端于东林书院,这是一所宋代时期由著名大儒,曾经做出过“程门立雪”而闻名历史故事书的杨时修建的书院。他退休告老还乡后就在无锡建立了这么一所书院,因为杨时号“龟山”,所以这座书院又有别名为“龟山书院”。元代至正时期书院停办,变成一座寺庙,直到明代成化年间无锡人邵宝想要重建书院,没有成功,史载是“图修复之,不果。”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因为上疏反对万历实施“三王并封”,上疏和万历争辩,并且和当时的内阁首辅王锡爵反复争论,搞得皇帝十分不高兴。
史载:今欲并封三王,元子之封何所系乎?无所系,则难乎其为名;有所系,则难乎其为实…………令皇元子早正储位,皇第三子、皇第五子各就王爵。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兄兄弟弟。宗庙之福,社稷之庆,悉在是矣。宪成又遗书锡爵,反覆辨论。其后并封议遂寝。
他已经在这事上给皇帝添堵让万历很难受了,他还没有感觉,觉得这还不够,还要再来给王锡爵添堵,让王锡爵也把他恨上了。当时吏部尚书职位有空缺,王锡爵想把自己的人罗万化安排到这个职位上,顾宪成表示,“没门”!然后陈有年就把吏部尚书的位置占了,这也就罢了,后来廷推阁臣,顾宪成又把罗万化搞下去了,王锡爵一帮人简直怒火攻心。这还没完,王锡爵要退休了,廷推选一个新的继任者,顾宪成这次又把以前因为争国本惹怒万历,甚至万历派宦官到他家去骂他的王家屏推出来,万历表示我一忍再忍实在是忍无可忍了,直接把顾宪成免官,回家种地去吧。
史载:文选郎顾宪成往咨之,列故大学士王家屏………家屏以争国本去位,帝意雅不欲用。又推及吏部尚书、左都御史非故事,严旨责让。”“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陈有年。后廷推阁臣,万化复不与。锡爵等皆恚,万化乃获推,会帝报罢而止。及是,锡爵将谢政,廷推代者。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这下顾宪成没有了工作,只好回到无锡老家,恰好弟弟顾允成,好友高攀龙也没有了工作回到无锡,他们于是就发展了讲学的副业,天天给各地慕名而来的士子文人们讲课。万历二十五年,顾氏兄弟建造了同人堂讲学,但是格局有限,不能满足广大学子的需求,这时候顾宪成就希望有一个理想的讲学场所,已经废弃很久的东林书院就成了他的目标场地。
史载:叔时(顾宪成字叔时)常欲购一读书处,偕同志友切磨其中,此地(东林书院旧址)乃造化所,留以待叔时也。
万历三十二年,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的支持下,顾宪成等人成功的重建了东林书院,并成为了日后名噪一时的讲学圣地。
东林书院是否只是一帮酸腐文人聚集在一起崇尚虚浮空谈,评判国家大事呢?实际上不是的,首先顾宪成重建东林书院后,就订立了办学宗旨:
祠堂以崇先哲之懿范,则道脉系焉;书院以广友朋之丽泽,则学脉系焉。
要求在学术上拨乱反正,扫清王阳明心学之后的末学后进自以为是,自我标注六经的浮躁学术风气,顾宪成因此说道:
阳明得力处在此,而其未尽处亦在此。
其势必至自专自用,凭恃聪明,轻侮先圣,注脚六经,高谈阔论,无复忌惮。
高攀龙也提出要扫清王学末流的这种虚浮风气:
夫学者谁不学孔子,自阳明先生提挈良知以来,扫荡廓清之功大矣,然后之袭其学者既非先生百年一出之人豪,又非先生万死一生之学力,往往掠其便以济其私,人人自谓得孔子真面目,而不知愈失其真精神。
所以顾宪成立下了“四要,二惑,九损”的“东林院规”来规范学子的行为。
所谓“四要”,指的是一要知本,二要立志,三要尊经,四要审己,“二惑”指的是迂阔高远和学顾躬行,“九损”则指的是九项不能违反的规定,“比呢狎玩,鄙也;党同伐异,僻也;假公行私,贼也;或评有司短长,或议乡井曲直,或诉自己不平,浮也;或谈嗳昧不明及琐屑不雅、怪诞不经之事,妄也..”,在“九损”中明确提到了学子并不能“评有司短长,议乡井曲直”,说明东林书院就是一个单纯的讲学场所,用顾宪成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学问,不议论政治,更不是空谈,“故学者惟其无志于道则亦已耳幸而有志于道,定然寻几个好朋友并胆同心,细细参求,细细理会,未知的要与剖明,已知的要与印证,未能的要与体验,已能的要与保持。如此而讲,如此而习。”
既然东林书院只是为了讲求学问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那么东林党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事要从万历年间首辅沈一贯说起,晚明党派纷争的确是很激烈,东林书院本身并不参与政治,但是顾宪成却不可避免参与政治。当时李三才因为入阁一事被政敌攻击,顾宪成上疏搭救,于是被朝堂敌对势力疯狂攻击,直接被污蔑为朋党,说他建立东林书院是在结党营私,“东林党”一词也就此诞生。
到后来“东林党”的打击面越来越广,史书称:
凡救三才者,争辛亥京察者,卫国本者,发韩敬科场弊者,请行勘熊廷弼者,抗论张差梃击者,最后争移宫、红丸者,忤魏忠贤者,率指目为东林,抨击无虚日。
东林党变成一个打击政敌,排除异己的工具,只要和我对着干,那你就是东林,很多和“东林书院”毫无关系的人,莫名其妙的就因为参与过上述这些事,就变成了东林党,所以东林党构成显得很复杂。
那么东林党究竟会不会实干呢?我们这时候就要拿出事例来进行证明了,我们以《东林党人榜》里名列前茅的杨涟,左光斗等人为例,杨涟担任常熟知县时,“举廉吏第一”,左光斗在北地兴修水利屯田时
因条上三因十四议:曰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因人之情;曰议浚川,议疏渠,议引流,议设坝,议建闸,议设陂,议相地,议筑塘,议招徕,议择人,议择将,议兵屯,议力田设科,议富民拜爵。其法犁然具备,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有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除此之外,其余人等还有如周起元曾经安抚柳州饥民,招抚了因为饥荒造反的各地盗贼,对于遭受洪水灾害的民众多方赈济,最终百姓得以摆脱困境。
柳州大饥,群盗蜂起,起元单骑招巨贼,而振恤饥民甚至;巡抚苏松,公廉爱民,遇大水,(周起元)百方拯恤,民忘其困。
梅之焕曾经在甘肃担任巡抚时,带兵大破长期窃据河套的蒙古贼寇“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东林党人基本都是在各自公务上做出优秀成绩的人物,而网络上长期流传着东林党只会空谈,不会实务的论调,可以说是一种赤裸裸的污蔑,而很多人被带了节奏跟风黑东林。综上所述,东林不会实干,只会空谈,纯属是一种刻板的错误印象,希望大家能更深入的了解东林党。
相关阅读: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