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里面,徐庶也有不少粉丝,不过有不少人是通过民间演义知道他的,通过正史来全面了解徐庶的比较少。
在演义当中,徐庶有三件事比较露脸,第一是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第二是当曹操得知徐庶在刘备身边以后,询问程昱,说徐庶这个人比您怎么样,程昱说十倍于我;第三是庞统去献连环计的时候,被徐庶一语点破,把庞统吓得不轻。
这三件事情呢,都是子虚乌有,历史上没这么回事,正史上没有徐庶打败曹仁的记录。曹仁很厉害,历史上记载:“文武并亮,权智时发。入毗皇家,帝之股肱。”跟曹仁打仗能够占上风的,估计只有周瑜、陆逊。
程昱也不可能妄自菲薄,说徐庶的才能十倍于他。我们知道,如果给三国的谋士列一个排名谱,程昱可以进前十。徐庶有些才华,不过未必能超过程昱。一般理性的粉丝佩服徐庶,也不是因为徐庶智谋过人,算无遗策,而是因为这个人至情至性、至仁至孝。徐庶这个人,作为朋友来讲,是个好朋友,作为儿子来讲,是个好儿子,所以我们欣赏他。
识破连环计也是没有的事情。把船连在一起,是曹魏集团内部突发奇想。庞统没过江,当然也没让人识破。
有人说,如果这样的话,徐庶岂不是没有事迹可说了?其实还是有的。
徐庶在少年时代,非常敬慕那些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侠客,矢志要做一名急公好义、惩奸除恶的侠者。为了实现这一宏愿,自幼拜师学艺,积攒下了一定的底子。待学有所成之后,便游历四方,做一些除暴安良的善举。就这样,徐庶很快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少年侠士。
公元188年,徐庶有一个朋友,被当地豪强害得家破人亡。徐庶这个朋友没什么背景,打官司又打不赢,咋办?只好请少侠徐庶为其报仇雪恨。徐庶当即以白泥涂抹面孔,然后闯入恶霸家中,一剑刺死了这个为祸一方、恃强凌弱的恶徒。不料徐庶得手之后,被官差所擒。官府对徐庶进行了严酷审讯,问他谁是幕后指使?徐庶出于江湖道义,始终不肯说出事情真相。徐庶又怕因此株连母亲,尽管受尽酷刑,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官府没辙,将他押入囚车,游街示众,让老百姓来辨认,但是没人指认。这大概是出于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徐庶这个人惩恶扬善,大家很欣赏他;二是怕摊上事儿,所以缄默不言。
官府一看,不能验明正身,没法入罪,只能暂时拘押起来。后来徐庶的朋友们上下打点,使了点钱,把他救出来了。
自此而后,徐庶大彻大悟:惩奸除恶不一定非要用刀用剑,这样风险太大了,用脑子来济世安民、尊正攘邪,才是正路。于是,他开始学习谋略。
《魏略》上这样记载这件事:“中平末,尝为人报雠,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於车上立柱磔之,游於市井,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遂弃武从文。”
徐庶弃武从文以后,辗转流落到荆襄。但是他看不上刘表,就蛰伏待机。后来赶上刘备也来投效刘表,他感觉刘备还不错,就委身帐下。
刘备对于徐庶的投效,喜不自胜,但心里也有疑虑,就向徐庶求教壮大新野之法。
徐庶从容答道,图强之法有三:一曰练士,夫王者率师,必简练英雄,知士高下,因能授职。二曰屯田,自古圣人理国,或尚权以经纬,或敦道以震俗,然皆以耕稼为急务。三曰防奸,古之为君者,其虑敌深,其防患密。七术者,主之所执也,六微者,主之所备也。
刘备一看,你还懂点门道,于是委任他为参谋。在徐庶的辅佐之下,新野小县生机勃勃、繁荣兴旺。
后曹操遣偏师进袭新野,刘表暗自图谋,想让刘备先损耗一下敌军士气,自己再捡现成的,于是持重观望,不派救兵。
刘备与徐庶二人谋划定计,在没有刘表帮助的情况下,最终以少胜多。
刘表病死之后,曹操率大军征讨荆襄。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被迫与徐庶等人逃亡。曹操就派人进击,在进击途中,偶获一老妇。有认识的人就说,这个老妇人了不得,可以当牌打,她是徐庶的母亲,可以以她为饵,钓徐庶前来。
曹操说好,于是以其为质,把徐庶收到帐下。徐庶自此怏怏不悦,深自贬抑,很少建言献策。
当时有人劝徐庶说,曹公非雄主乎?当戮力辅之!徐庶回答说,曹公虽是雄主,然以诈术待我,非致士之道。况刘皇叔待某恩厚,我终不为其献一计,设一谋。
终不为其献一计,设一谋,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徐庶对刘备知恩图报,不乐意帮助曹操,却是事实。
徐庶没有真心实意地为曹氏父子参赞谋划这件事情,有个反证。我们知道,曹氏父子懂得以法量功,他真要给他们出了什么重要计谋,他们照理说不可能亏待他,他的官阶应该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看看曹魏集团的其他谋士,譬如刘晔,最早是司空仓曹掾,后来是行军长史,再然后是太中大夫,大鸿胪,最后是封景侯。然而徐庶呢,投效曹操之初就是宫正,到了曹丕时期才是个右中郎将,死后连个侯爵也没有。
有人说,曹操时期人才太多,轮不到提拔徐庶,所以徐庶官职不高,这是自身能力问题。问题是,曹操时期人才太多,曹丕时期徐庶总该可以露脸了吧?
要说徐庶不如贾诩,不如荀彧,甚至不如刘晔,这个我们还可以承认,但是没道理比不上华歆、吴质、陈群他们。可见徐庶是真心不想帮曹魏集团什么大忙,故意在韬光养晦。
古人云:“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这个评价给徐庶,应该中肯。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