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既然也是刘邦的后代,为什么刘备不自称高祖之后,反而要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呢?这其中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高祖之后,从宗法上来讲,那属于帝室,而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那属于宗室。虽然同为高祖的后代,但是宗室和帝室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级,只有皇帝才能自称高祖之后,若是刘备自称高祖之后,那么,曹操就能以僭越的罪名名正言顺地砍了刘备,而刘备也会因此失去舆论上的支持。
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十二个字,没有一个多余。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汉景帝子,是说我刘备祖上和汉景帝有渊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说我刘备的祖宗是中山靖王刘胜而不是汉景帝。至于汉景帝和刘胜是什么关系?汉景帝是刘胜的爹!但是刘备就是不能说自己的祖先是汉景帝。(说个题外话,中山靖王就是出土金缕玉衣那个墓的主人)
是不是难以理解?按照我们现在的逻辑,我祖先的爹不是我的祖先?肯定难以理解了,但是在当时,这么说完全没毛病!就因为你刘备的祖先刘胜不是皇帝,所以你要是敢自称高祖之后,天下百姓人人就能起兵讨伐你,尽管刘备和刘邦有血缘上的关系,但是你一个宗室之后,自称高祖之后,这就是僭越,是造反,绝对要诛九族的行为!
严格意义上来说,“高祖之后”这四个字是帝室特权,就是说汉景帝的子孙当中,汉武帝汗昭帝乃至于接下来汉室皇帝都可以自称高祖之后,因为他们是帝室,叫大宗,并且只有他们才能祭祀皇帝,刘备去祭祀皇帝,名不正言不顺,叫造反!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绝族无移服,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礼记》当中对刘备不能祭祀汉高祖有着明文规定,开头四个字“庶子不祭”就直接表明了刘备在当时不能自称高祖之后,虽然现在看来没毛病,但是当时这绝对是违藐视皇权的违法行为。刘备好歹也算是饱读诗书的人了,怎么会不明白这点道理呢。同时也侧面证明了,刘备确实是中山靖王之后,并不是什么人改个名字就能冒充的!
严格的宗法制度
有些人就要问了,若是刘备在刘胜这一脉当中,若不是刘胜的大宗继承人,岂不是连称刘胜为祖先的资格都没有?这么说确实没毛病,到刘备这一代,只有刘备有资格祭祀刘胜,刘备的堂兄弟都没有资格称刘胜为祖先。说起来刘备还算是比较幸运了,毕竟他还是刘胜这一支脉的大宗,要不然和皇亲根本就搭不上关系。
如果刘备不是刘胜的大宗的话,刘备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要这样介绍自己:我的祖先是刘某某,刘某某是刘胜的儿子,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所以我是汉景帝的后代,但是我不能成汉景帝为祖先!(手动滑稽)
这就表明了宗法制度的严格性,在汉朝,只要你姓刘,就表明你在宗法上有一定的权益,但是并不是只要是姓刘的就敢说是高祖之后!否则就是乱了宗法制度。宗法制度在当时基本上和现在宪法同等法律效应。
获得祭祀资格的刘备
话说回来了,刘备后来不是称帝了吗?这下总有资格祭祀了吧?这也没毛病,刘备称帝,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自称高祖后人了,就可以祭祀汉高祖了。刘备的这种行为叫小宗继承大宗,毕竟当时的汉室大宗已经不行了,刘备不继承就没了,总不能看着让它没了吧!同样的,后来称帝的刘秀同样也有这样的资格!
总结一下,要想自称高祖之后,获得祭祀的权利,先决条件就是你和汉高祖确实有血脉上的联系,其次,你要当皇帝才行。要不然造反的帽子是跑不掉了,杀九族都不过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热门标签: 月球 恐龙蛋 李钰遗体穿婚纱照片 日本人残杀中国人证据 文昌帝君是东华帝君吗 甲午中日战争 四大文明古国 三皇五帝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