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57年,明英宗复辟,之后不久就下令杀了一位保住明朝国祚不失的民族英雄——于谦。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缘故呢?他都做了什么,那些人非要他的性命呢?
于谦生于杭州地区,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位像文天祥那样的民族大英雄,于是从小便刻苦学习,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上进士,为官期间刚正不阿,深受宣宗赏识。到了明英宗时期,已经是中枢的兵部侍郎了。
明英宗很信任当时的一位宦官王振,那时北方的瓦剌开始崛起,北方的游牧民族则需要很多的生活物资,比如,粮食、布匹等,于是他们就用马匹来和明朝换取一些生活物资,明朝当时将这种交换方式叫做“贡马”。后来王振利用明英宗的信任,大肆削减物资交换的数量,使得那年瓦剌人民过得很是艰难。于是瓦剌首领起了直接开抢的居心,就这样两方开始了军事冲突。后来王振因为自己的私心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于是他又听从杨振谗言,率领几十万军队出征去了。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军队被困在了土木堡,明英宗还被俘虏了。
这个消息传来之后,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甚至想弃城南逃。就是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他力排众议,坚决坚守这里,众臣看到了他的决心之后,决定由他来决定朝中事务,由他担任兵部尚书。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他又不想让瓦剌拿明英宗来威胁明朝,于是就在他的拥护下,又立了一位新皇,就是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
明代宗继位之后,任命于谦全权负责瓦剌的战事,之后在于瓦剌大战的时候,瓦剌首领试图以明英宗要挟逼和,但是于谦以江山社稷为重的理由,直接拒绝了瓦剌的逼迫,后来瓦剌见没有什么空子可钻,就被迫放了明英宗。
瓦剌退兵之后,于谦因为保卫国家有功,深受代宗的信任,国家的大小事物都会询问他的意见,无论是他有什么要求,明代宗照办。但是又因为他独揽大权,个性刚正,在处理很多事物的时候,不给下属和一些官员面子,就招了很多人的嫉恨,于是就有很多官员弹劾他,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明代宗对他的信任。
但是,天不假年,1457年,明代宗病重,于是明英宗就利用这个机会复辟了。英宗复辟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于谦给抓了起来,很快就将他定于死罪,在京城给杀了。当时朝中给他求情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想要他死。
首先第一个要他死的,毫无疑问就是明英宗。因为于谦是他掌握皇权的威胁,当时土木堡事变时,他能在没有任何人的授权下,让明代宗继位。就说明这是一位能决定皇位的大臣,任何皇帝都会觉得这是个威胁吧,所以对于明英宗来说,他必须得死。更何况当年英宗被俘的时候,他还当着天下人的面说,要以国家为重,皇帝先放到后面。这让明英宗更加记恨他了。
再者就是那些大臣们。我们知道,永乐时期,为了帮助皇帝处理国事,建立了内阁。到了明英宗时期,内阁的权力就已经很大了。在明英宗御驾亲征时,又把文武大臣都带了出去,而这些人基本都在战争中死伤殆尽了。后来在于谦主政的这些年里,内阁的实力再度扩张,已经把贵勋阶级压下身下了,而作为内阁的老大,于谦自然受到了很多人的记恨。所以,军方的人恨他恨的要死,至于文官在拿到权力之后,自然也不会管他的死活。
就这样,于谦被抓之后,朝中几乎没有人为他求情,一代明朝就这样被杀了。后来于谦和岳飞、张煌言被后人称为“西湖三杰”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于谦三大爱好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