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哪个角色最招人骂?
恐怕得算是曹操吧。
“乱世之奸雄”——当许劭对曹操做出如此评价的时候,曹操还是一个20岁不到的少年,尚未出仕为官,但此时的他已经背负了“奸雄”的原罪。
后来与袁绍交恶,双方构兵,袁绍手下的笔杆子陈琳发檄文声讨曹操说“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汉桓帝信赖的宦官,一个太监的孽种能是什么好玩意儿?没瞧见吗,我大汉朝廷就是让这帮子太监搞坏的!
“赘阉遗丑”已经算是掘祖坟的难听话了,但陈琳还算不得《演义》里骂曹操骂得最狠的人。骂曹操最狠的毒舌是祢衡。
他说曹操“眼浊、口浊、耳浊、身浊、腹浊、心浊”,从里到外,从头到脚,样样儿都不干净。而且骂曹的时候,《演义》说:
衡当面脱下旧破衣服,浑身尽露,坐客皆掩面。衡乃徐徐着裤,颜色不变。——《三关演义·祢正平裸衣骂贼》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弄不明白:曹操究竟怎么着祢衡了呢,祢衡这么骂他,还光着屁股骂他?
这话曹操倒是问过陈琳——你骂我就算了,骂我爸爸、骂我爷爷算怎么回事儿?陈琳无奈地一拱手:没法子,我端着袁绍的饭碗,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明公海涵吧!
陈琳如此,那祢衡又为什么呢?《演义》里的说法是:
操遂使人招(祢)衡至,礼毕,操不命坐。——《三国演义·祢正平裸衣骂贼》
这是说当祢衡第一次拜见曹操的时候,行礼过后,曹操没有及时给他看座儿。就这么大点儿事儿,便引发了“击鼓骂曹”的故事:
没被请坐的祢衡拿话羞辱曹操和他的文臣武将,曹操反将一军,任命他为鼓吏——让你做回下九流的戏子,给爷们乐呵乐呵,别老端着读书人的臭架子。祢衡脱去青衫,击鼓骂曹,把毕生的文采都用在了奚落曹操上头。
“击鼓骂曹”是《后汉书》里有明文记载的,并非文人杜撰。但要说祢衡和曹操之间结下的梁子是一张凳子引发的公案,那绝不是事实。
因为《后汉书》里说:
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后汉书·祢衡传》
根据这个记载,在击鼓骂曹事件之前,孔融就曾经多次向曹操推荐祢衡,曹操也一直想聘请他,但祢衡对曹操“素相轻疾”——长期以来,就看不起甚至憎恶曹操这个人。他们之间应该老早就结了怨了!那又是因为什么事儿呢?
《后汉书》载:
兴平中,(祢衡)避难荆州。——《后汉书·祢衡传》
祢衡是山东平原郡般县人,在汉献帝兴平年间为了避难,背井离乡,南下荆州。在兴平年间,山东发生了什么?
原来,汉献帝兴平元年,曹操之父曹嵩被徐州牧陶谦杀害,为报父仇,曹操兴兵血洗徐州。这场战争的规模很快扩大,甚至将当时的青州牧田楷、平原相刘备都卷了入进来。
在战场上,失去理智的曹操攻城略地,残害平民,用徐州百姓的鲜血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仇恨。祢衡很可能是为了躲避这场战祸,才被迫逃离家乡,南下避难的。
这时他虽然还没有和曹操见过面,但曹操在祢衡的心里已经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了!所以《后汉书》说他“素疾曹操”,对曹操的怨恨多半来源于此。
至于对曹操的轻贱,则多半是因为祢衡看不起曹操的出身。
祢衡后来从荆州北上许都,这一时间他交游或评论过的人,如陈群、司马朗、荀彧、杨修、孔融等等,几乎清一色都是士族出身。
虽然《后汉书》并没有交代祢衡的家世,但从这个朋友圈推论,他大概不会出身寒门,至少,在政治立场上祢衡是与士族站在一起的。而自桓、灵以来,东汉朝廷党争,士族同宦官长期水火不容,亲近士族的祢衡看不起太监的孙子曹操也就无足怪。
不过话说回来,上面的两点原因虽然让祢衡对曹操的印象极其恶劣,但还不足以让祢衡与曹操公开撕破脸。真正让二人矛盾激化的,是曹操在祢衡求官的过程中做手脚。
祢衡从荆州前往许都,本来就是为了出仕为官。所以《后汉书》说他来到许昌的时候“阴怀一刺”——揣着一封名帖,准备找个合适的机会投出去。
东汉做官的途径有两种,一为“举”;一为“辟”。“举”、“辟”都是推荐制,只不过是向不同的人推荐。
所谓“举”,是指官员直接向皇帝推荐人才,如果考核通过,就是天子之臣,工作上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东汉的朝廷重臣如大将军和三公都可以开府治事,建立独立的办公机构,他们也有权力自行选拔属僚。
“辟”就是向开府的重臣推荐人才,入仕之后,这些官员在工作上对自己的上司负责。
当祢衡来到许都的时候,朝廷里也是这么个情况。汉献帝虽然没有实权,但为皇帝服务的官僚机构还在,许多人也是奔着效忠皇帝才来许都求职的。至于掌握实权的曹操,以司空之职开府治事,他有独立于汉献帝之外的私人班底,也因此要费心思和汉献帝“抢人才”。
祢衡最初求职许都的时候,他的好朋友——那个同样讨厌曹操的大士族孔融率先向汉献帝举荐了祢衡,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很漂亮的推荐书,结果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举荐无果,孔融转而向曹操推荐祢衡,曹操欣然答应,屡次表态要见一见祢衡。
此时朝廷里的事儿,“举”和“辟”都是曹操一张嘴说了算,孔融“举”祢衡于天子,没了下文,反倒是曹操那儿不断暗示他有“位置”,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就是曹操在背后捣鬼:他不想让祢衡作汉献帝的官儿,想把祢衡拉到自己的司空府里来。
祢衡对曹操的成见本来就深,他只愿意向汉献帝称臣,不愿意做曹操的属僚,所以曹操屡次征辟他,他一直推说自己有病,死活不答应。而曹操呢,背地里作梗,阻止汉献帝征召祢衡,当面又腆着脸把祢衡往自己身边拉。两面三刀,你曹操是人是鬼?照着祢衡的驴脾气,能不开骂么?
虽然祢衡是击鼓骂曹了,但在《后汉书》的记载中,曹操对他还是大度的。曹操笑着说:
“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后汉书·祢衡传》
总是拿着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曹操心里不是没有气。他本想借着任命鼓吏的这件事情羞辱一下祢衡,杀一杀他的威风。没想到祢衡击鼓骂曹,反倒羞辱了曹操。
但即便如此,曹操仍然没有放弃招揽祢衡的努力。
击鼓骂曹事件后,孔融替祢衡去向曹操说情,曹操显示了既往不咎的风度——这也说明此时的曹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高,在东汉这个极端看重出身门第的士族社会中,宦官之后毕竟不如袁绍那样四世三公的家世光鲜亮丽,所以他得放下身段,礼贤下士——曹操向孔融表达了愿意与祢衡当面和解的愿望,并特别嘱咐门吏,一旦祢衡登门拜访,即刻通报,不得怠慢。
谁想到祢衡最后倒是来了,但他不是来与曹操和解,而是来骂曹操的。而且就站在大门口,拄仗而骂。这一骂,彻底骂散了曹操对祢衡最后的好感,不得已只能绝了念想,将这个桀骜不驯的麻烦打包发往荆州,远远地送到刘表那儿去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