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群雄中除了朱元璋之外,最有问鼎中国的气象的人那就数陈友谅莫属,甚至他比朱元璋更有帝王相。
陈友谅的出身和朱元璋一样,非常的低贱,他们家是渔民,渔民本来就受人看不起,再加上他们家的祖上是赘婿,为了生活,连祖宗的姓氏都改了,社会地位更加低下。但是就是这样的出身,陈友谅依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元末,蒙元政权分崩离析,陈友谅正在政府里当一名小小的公务员,当他看到徐寿辉的起义军之后,也怦然心动,组织上千渔民,发动起义,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元斗争。
在元末的这些群雄中,有一个现象很有趣,那就是这帮大王们,跟元朝的关系忽远忽近,一会有不共戴天之仇,一会又捧着元朝的臭脚,当上了元朝的官。就连明太祖朱元璋也对于反元这件事情并不上心。
他的发家史就是一部不断兼并起义军的历史,而陈友谅是个异类,他自始至终都坚持在反元的第一线。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没有忘记这个初心,就凭这一点陈友谅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的英雄。
元朝统治者曾经向陈友谅的主公徐寿辉等人发出过诏安的橄榄枝,陈友谅坚决反对,反而将自己的势力扩大,沉重的打击了元朝的统治。可以说在反元一途中,陈友谅的军队是贡献最大的,远远超过朱元璋。陈友谅最受人诟病的就是他杀害了自己的主公徐寿辉。
陈友谅的能力,在徐寿辉的手下数一数二,很快他就不断地得到提升,军政大权全部握在了他的手中,最后杀害了徐寿辉。这个事情在群雄逐鹿的时代,并不少见,就连朱元璋不也是干掉了名义上的上司小明王韩林儿吗?
结果朱元璋的举动没有得到批评,而陈友谅做着同样的事情,却被后世广为诟病,这是不是双标呢?50步笑100步,何必呢?
当然最后不得不提一提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决战,陈友谅兵60万,朱元璋只有20万。当时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陈友谅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可是胜利的一方却是朱元璋。
原因就在于朱元璋的战术对头,陈友谅在大优情形下出现昏招,中了朱元璋的反间计。
康茂才诈降陈友谅,陈友谅犯了曹操在赤壁中同样的错误。在巨大的优势面前,使人的判断力出现了下降。在碾压性优势之下,敌人的大将投降被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仔细甄别。结果陈友谅和曹操一样,中了计,进入朱元璋的埋伏圈,结果被朱元璋打败,从而丧失了统一天下的可能。
应该这么说陈友谅这个人是一代英雄,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他坚持与蒙元侵略者作斗争,这是值得我们后人歌颂的。
相关阅读: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