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为赵括“洗地”的网友有“三板斧”。
第一是长平之战后期廉颇快守不住了,换上赵括是帮赵王的错误外交政策与廉颇的死守战略“背锅”。第二是赵括指挥赵军被围46日而没有崩溃,所以赵括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军事掌控能力。第三是秦军在长平之战损失过半,说明秦国只是惨胜,赵括首次领军能够在白起手下“过几招”还能导致秦军损失过半,说明赵括也很有本事。当然,也有一些“故事大王”,编造赵括曾经随着父亲赵奢领军积累了军事经验的“故事”,只是这些人自己也不知道这些文字出自何处。
一、前面两板斧很容易驳斥
廉颇虽然初战不利,但赵军主力在长平深沟高垒“乌龟壳”战术让气势如虹的秦军止步不前,这已经是胜利。廉颇的防御战术,甚至让“家大业大”的秦国又受不了。
秦国幸亏有“纵横家”出身的宰相范雎,一方面通过“连横”外交破坏反秦联盟,另一方面用反间计让赵王调走廉颇换上赵括,从而为白起这位“歼灭战大师”创造了战机。我一直怀疑赵括熟读兵书的说法,至少《孙子兵法》他没有读过。《孙子兵法》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赵括如果读了这句话,应该劝说赵王“伐交”甚至“伐谋”,例如不惜珍宝重器甚至割地,组成魏楚齐都参加的“合纵抗秦”,而不是直接去长平参加“伐兵”之战。
此外,赵括到了前线就很快离开廉颇花了两年时间修筑的营垒,去进攻王龁修筑了两年的城墙堡垒,焉不知“攻城”是“下下策”?赵军被白起用饵兵引诱脱,离廉颇修筑的深沟高垒进入野外,被白起大军“包饺子”。赵军之所以46天没有崩溃,那是因为白起采取“围而不攻”战术,坐等赵括大军吃完了随军粮草,饿得奄奄一息再发起总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明“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军都开始自相残杀争夺粮食,谁说军队没有崩溃?
二、第三板斧其实是“洗地”网友对白起那句话的故意曲解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长平之战后“赵人大震”,长平之战第二年苏代游说范雎也承认“赵亡则秦王王矣”,可想而知长平之战后秦军大胜而赵军处于恐慌状态。白起很容易趁着赵人成了惊弓之鸟,在魏楚联军来不及救援的情况下轻取邯郸。秦军的停顿,让赵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等到秦昭王醒悟过来继续进军,又遇上白起生病,只能“五大夫王陵将兵复伐赵”。但王陵显然不是廉颇的对手,而且赵军也从恐慌中镇定下来,变成同仇敌忾的愤怒。
长平之战后第三年,王陵多次战败,这时白起也病愈,秦昭王就象白起挂帅出征,此时白起就说了那句容易引起误解的话,“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白起的话“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秦军在长平之战中死者过半,第二种是长平之战到白起进言时死者过半。长平之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王龁大军连续挫败廉颇,廉颇虽然有损失但主力尚存,此时秦军气势如虹,显然损失不会大。第二阶段白起引诱赵括主动出击,结果赵括大军被秦军包围在野外,白起“温水煮青蛙”长期围困而而不主动进,这也是避免赵括大军困兽犹斗。等到赵括大军饿了46天,随军粮草消耗殆尽甚至出现抢夺粮食自相残杀,赵括也在突围战中被射杀,白起这才发起总攻并俘虏了赵括大军。如果说赵括被围就立即组织“向后进攻”的突围战,那么秦军可能会损失较重,但秦军损失不可能超过赵军。问题是赵括坐等救援丧失了突围良机,此时才突围为时已晚,秦军只需要用弓箭将赵军逼回去就行。当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包围杜聿明大军,也是这种战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这是死局。秦军在长平之战没有被赵军大量杀伤的机会,哪里会有可能“士卒死者过半”?
长平之战后,秦军进攻邯郸连战皆败,王陵遇上廉颇,秦军损失惨重这才好理解。如果长平之战秦军损失过半,白起如何可能直奔邯郸试图灭亡赵国?苏代又如何可能认为白起能够攻下邯郸?可以说长平之战后白起、苏代、范雎都认为秦军足以攻下邯郸,韩国与魏国这才高薪聘请纵横家苏代游说范雎,用白起攻下邯郸则地位在范雎之上来争取范雎出于私心阻挠白起进攻赵国。长平之战后,秦军停顿了一段时间让赵国有了喘息机会,赵王又委托廉颇守邯郸,这才导致秦军死伤惨重。面对廉颇的“深沟高垒”战术,白起也没有把握击破赵军的“乌龟壳防御体系”,白起这才认为秦军必败。
一些人认为长平之战赵国缺粮则应该主动进攻。这些糊涂蛋忽视了长平赵军本就是“攻不足而守有余”,焉不知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之战相持半年,曹操因为粮食不够多次想撤军,荀彧劝说曹操坚守,举例说“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如果曹操因为乏食就撤退,哪里会有官渡之战的最后胜利?长平之战廉颇大军粮草不足,但比起刘邦在荥阳、成皋,比起曹操在官渡如何?赵国此时应该派出说客积极动员魏国、楚国出兵,特别是魏国刚刚经历伊阙之战,楚国经历鄢郢之战,而魏公子无忌、楚执政春申君黄歇都是“牛人”。
长平之战消灭了赵军主力,后来燕国趁火打劫也说“赵国壮者死于长平,其孤未壮”,这才利令智昏出兵进攻赵国。焉不知赵国处于四战之地,民风彪悍,即使是妇人童子都能引弦而战?于是燕国也就毫无悬念被廉颇大军击败,廉颇继续保持不败纪录。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