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刘禅,大家都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一语。刘禅拥有诸葛武侯、姜维、蒋琬等人的忠心辅佐却没能建功立业,最后还因宠信宦官将几代人拼搏而来的江山拱手相让。六个儿子都在亡国后英勇战死,而他本人却还能在胜利者的阴云下度过了8年的安逸生活,没有一丝复国之志。对刘备而言,雄才大略的他为何偏要选择这样的无能懦弱的继承者,难道他没有别的儿子了吗?至于诸葛亮,又为什么会这样鞠躬尽瘁地辅佐这位昏庸皇帝呢?
▲刘备剧照
刘备其实是有四个儿子的,分别为刘封、刘禅、刘永和刘理,不过刘禅却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对于刘备来说,之所以要立刘禅为太子,主要还是出于“嫡长子继承制”的考虑。通过这一方式可维护皇权稳定,以免出现兄弟阋墙的悲剧。这就要求继承人既是嫡出的,又是长子,唯独刘禅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虽然刘备名义上的长子是刘封,但他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姓人家的外甥,实际上只是刘备的义子。
▲魏明帝曹叡剧照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攻进益州的时候,刘封正值壮年且作战勇猛,在义父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不少功绩,怎奈他连刘备的庶子都算不上,名不正言不顺的他自然不能与刘禅相提并论,更不可能有继承大统的机会。虽然三国时期也有过立养子为继承人的例子,比如魏帝曹叡就将养子曹芳培养成继承人,但这实属无奈之举——曹叡三个亲生儿子都陆续夭折,只能找自己信任的养子承继大统。
▲汉昭烈帝惠陵
刘备刚刚建立蜀汉政权时就立了太子,此时刘禅不过14岁,他的两个弟弟年龄太小,压根没有竞争力可言,所以理论上只要刘禅没有什么太大过错,皇位自然就会是他的。由于东汉末年的几位皇帝都是因为年幼登基才沦为奸臣傀儡,皇权名存实亡,所以为防止再度出现大臣把持朝政的不良政治局面,三国时期的统治者们都不约而同地采取措施。比如孙策临终前选择将江山社稷交给孙权,而不是年幼的儿子。
▲刘禅剧照
正是基于此种原因,为了蜀汉的未来着想,刘备也断然不会舍弃长子而选择自己的幼子。况且当时蜀汉面临着危急存亡的险恶形势,将皇位传给幼子显然会加剧导致蜀汉的不稳定。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去世,17岁的刘禅即位,是为蜀汉后主。
▲诸葛亮剧照
客观地说,刘禅其实并不像后人所想的那么一无是处。由于其坎坷经历,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奔波辗转,对跟随父亲的大臣们非常依赖信任,登基后册立的两位皇后都是张飞之女,还尊诸葛亮为相父。可以说,刘禅的最大优点就是心胸宽广、用人不疑,这样的君主即使能力平平,对臣子们而言也是天大的福分,毕竟做出再多成绩也永远不会被猜忌,诸葛亮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敢拼命辅佐他。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热门标签: 传媒大亨 中国名人榜 蔡文姬求情 井柏然电影版盗墓笔记 文昌帝君是东华帝君吗 甲午中日战争 四大文明古国 三皇五帝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