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历史,看三国,欢迎大家来到本期的“婉清历史说”!今天来聊一聊《三国演义》的田丰死的太可惜,那么他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在汉末军阀混战中,袁绍的谋士田丰被主子赐死,并不是由于他背叛袁绍,甚至也不是他犯了错误;恰好相反;他正确。当袁绍起七十余万大军进攻许昌曹操之时,在冤狱中的田丰仍忠心耿耿地上书劝阻,认为此时“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袁绍的另一幕僚沮授也持同样观点。这些意见,袁绍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听信逢纪的馊主意,重责田丰、沮授“慢我军心”,把沮授也关了禁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结果果然大败亏输,几乎全军覆没。恼羞成怒的袁绍下令杀掉田丰。这一点,狱中的田丰早有预料:“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袁绍其人,动不动就把他那个“四世三公”的家谱摆出来。他让陈琳写讨曹操檄文,也在曹操的出身上做文章:曹操祖父是太监,父亲是太监收养、来历不明的货色,可见出身属“黑五类”。从此也可以看出他中“唯成份论”毒之深。“四世三公”这块招牌,开头也还真能起点作用,借它来当个各路诸侯的盟主;但是,在刀兵相见的战争中,箭头岂是长着眼睛专往“黑五类”身上扎的?于是,这块招牌必然变成一个包袱。为了显示自己出身高贵,袁绍作礼贤下士状,拥有一批谋士在自己身边当摆设。就如郭嘉对曹操论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所说的那样,袁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多谋少决”、“专收名誉”、“听谗惑乱”、“是非混淆”、“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如此等等。田丰曾建议他乘曹操东征刘备、许昌空虚的机会发兵攻许昌,他却像个老娘们,仅仅因爱子患疥疮而乱了方寸,白白放过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该打时不打。
等到曹操攻下徐州后,他却下决心去打曹操。田丰认为曹操刚打完胜仗,军心方锐,不可轻敌,反对出击。袁绍不仅不听,反而因此把田丰关了班房。田丰在班房中劝阻袁绍第二次进攻许昌,又招来杀身之祸。同样,沮授也一再地向袁绍提出各种各样事后证明是正确的意见,也被袁绍拒绝。最后,沮授在袁绍打败仗时落于曹操之手,逃亡未遂后被曹操杀掉,可以说袁绍才是真正的杀手。还有一位许攸,一位张郃,一位高览,都是被袁绍逼得只好逃到曹操那儿,成为倒袁谋士的。
袁绍的失败,是自食其果。自作孽,不可活。口吐鲜血不止是活该。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倒是例如田丰这样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设想一下,如果他跑到孙权那边,又将如何?在用人方面,应当说孙权比曹操、刘备都更能知人善任。他起用年轻的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让他们独当一面,抗拒强敌,结果证明他的决策非常正确,于是演出了赤壁大败曹操、袭取荆州斩关羽、火烧连营七百里等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戏剧,不仅使他的老将们心悦诚服,而且让后人读去或喜或忧,爱不释手。田丰们当时所处的形势是群雄割据,言不听,计不从,人家分明不把你当做一条船上的自家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何必剃头挑子一头热,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可?在这个问题上,郭嘉就很聪明。他曾在袁绍手下过,经过一段时间,他得出结论:袁绍只知道仿效周公那种礼贤下士的形式,却不知道如何用人,“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投靠曹操。
有人把知识分子比成非得附在一张皮上不可的“毛”,看来,对于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或被封建思想笼罩的知识分子来说,此说有一定道理。既然把自己看成卑贱的“毛”,三日无君则惶惶如也,急急忙忙地去找“皮”也即是主子,写效忠信、打小报告出卖朋友也在所不惜。一旦附了上去之后,管它是人皮狗皮,鬼皮妖皮,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三国演义》不难看出,即使把自己比成鱼,把诸葛亮比成水,刘备也不是都听诸葛亮的。要不,他就不会为了替关羽报仇,“舍大义而就小义”,御驾亲征伐吴,弄得孔明怏怏不乐了。然而,孔明除了怪自己没本事说服主子外,连抗议也不敢说出一句半句来。
《三国志》写袁绍下决心杀田丰,全出于他个人的决心。大败后,他对手下人说:“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小说添了一个播弄其间的小人逢纪,他造谣说:“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惹得袁绍大怒:“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
于是派人去杀田丰。这一改改得好。柏杨说国人擅长窝里斗,确实抓住了咱们的民族病根,得补充一句,这窝里斗又以知识分子之间最为厉害,斗得花样百出,斗得地覆天翻。荀彧对曹操评论袁绍的谋士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后来事情果然如此。其实,又何止袁绍阵营中如此,又何止三国时如此!知识分子斗知识分子,贯穿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而且往往总是“果而无用”专门出馊主意的庸才逢纪之流得胜回朝。田丰之类“刚而犯上”忠心耿耿者倒楣。论特殊贡献,逢纪这一手恐怕应属一类。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