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部落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原在陕、甘高原一带生活,后遭受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在部落首领古公孙子姬昌继位时,周已经很强盛了。
姬昌,后人尊为周文王,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生活俭朴,跟商纣正好相反,纣王喜欢围猎、喝酒,对臣民横征暴敛、暴虐无道,而周文王却禁止臣民喝酒,不准贵族以打猎为乐,还鼓励人民耕种、畜牧,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他礼贤下士,因此许多才俊之士都纷纷前来投奔,连邻近的诸侯小国也都来臣服。
西伯姬昌在周国即位为君后,施行仁义之道,勤于治政,深受百姓爱戴,姬昌敬老尊贤的美名远近传播,许多贤士都慕名而来。贤士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先后到达周国,他们都受到姬昌重用。姬昌因为威望高,被封为西伯,管辖西部各诸侯国。奸臣崇侯虎向商纣王告发姬昌,并说:“姬昌暗地里施行仁义,诸侯都倾向他,这将对您大大不利啊!”商纣王就把姬昌囚禁在羡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北)。
姬昌的大臣闳夭等人闻讯,想法营救姬昌,他们知道纣王追逐声色,贪图享乐,就从各地搜求美女名马、奇珍异宝献给纣王。商纣王立即释放了姬昌,他还愚蠢地告诉姬昌:“说你坏话的是崇侯虎。”商纣王为了拉拢姬昌,还赏赐给他象征权力的弓箭和大斧,让他重辖西部各诸侯,并有权征伐其他的诸侯。
西伯昌出狱后,立即把洛水以西的土地献给商纣王,借机请求商纣王废除残酷的炮烙刑罚,商纣王答应。西伯昌的这一举一动,博得了百姓和诸侯的一致称赞。
然而,西伯昌已经彻底认清了商纣王的真实面目,不推翻商纣王的统治,百姓和诸侯别想过太平日子。西伯昌更加勤奋地治理国家,推行仁政,广施恩德,增强周围国力,准备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在西伯昌的努力下,周国一天比一天兴旺强大,诸侯们都敬重西伯昌,发生纠纷,总是请西伯昌评判。
有一次虞国人和芮国人为田界发生纠纷,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虞君和芮君就相约一起去见西伯昌,请他来裁决。
虞君和芮君进入周国后,发现周国人都十分谦和有礼,相亲相敬。车道旁的种田人耕地到田界边时,总是留出宽宽的田界,把田界让给邻居,没有为田界发生争执。虞君和芮君见了都十分惭愧,他们议论说:“我们争执不休的,正是人家感到羞耻的,还去找西们干什么?这不是惹人笑话吗?”于是两位君主立即互相作出让步,然后掉转车头各自回国。
西伯昌在无形中化解了虞、芮两国的争执,这件事传开后,天下诸侯越发敬重他。诸侯们议论说:“西伯大概就是承受天命的君主吧!”于是诸侯们会盟尊姬昌为王,因为姬昌死后的谥号是文王,所以史书上称他周文王。
这时,天下诸侯不堪忍受商纣的压迫,纷纷归顺周文王,只有犬戎、密须、耆等几个诸侯助纣为虐,帮助商纣王欺凌弱小诸侯。周文王率军征伐这些商纣的走狗,保护了弱小诸侯国。
周文王接着又率军消灭了崇侯虎,营建新都丰邑,周国的力量进一步壮大,领土已经扩展到江、汉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周得其二”的局面,周国已经完全具备消灭商纣王的实力。
第二年,一代圣主周文王辞别人世。周文王虽然没有推翻商纣王的统治,但他完成了灭商的准备工作,他的未竟事业由他的儿子周武王最终完成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