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关于朱元璋打陈友谅、张士诚的资料很多,但打元军的记载却很少,也不详细,只笼统的记了派徐达和常遇春率兵北伐,一举推翻元朝的统治,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那么问题来了,蒙古骑兵骁勇无比,曾经天下无敌,而朱元璋的北伐部队主要来自于江南,以水军、步兵居多,打骑兵存在先天劣势,为何能迅速打败元军呢?
原因说来大家可能不相信,元军大部分是被内耗掉的。
和很多即将灭亡的朝代一样,元末起义军烽烟四起的时候,元朝内部没有精诚团结一致对外,而是忙着争权夺利。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提到一个人物,女主角赵敏的哥哥王保保,他是有历史原型的,名叫扩廓帖木儿,被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一心想要招降却未能成功。
这位奇男子和他的舅父兼养父察罕帖木儿,是元朝镇压起义军的两大主力,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先说察罕帖木儿,虽是元人,却自幼好学,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进士科,未中。元末起义大爆发之后,察罕帖木儿主动组织当地的地主武装,对抗起义军,得到朝廷的赞赏,授其官职。
凭着镇压起义的功绩,察罕帖木儿一路升到中书刑部侍郎,驻兵河南中牟县,击退过淮西30万起义军的进攻,还追杀十余里,无数起义军惨遭杀戮。
那时起义军中扛大旗的不是朱元璋,而是刘福通,名义上的起义领袖则是小明王韩林儿,建立的政权名为“宋”,前期和元军的战斗还有胜有负,后来就胜少败多,被察罕帖木儿杀得七零八落,都城汴梁也丢了,仓皇逃到安丰。
韩林儿的后宫嫔妃、符玺印章以及珍宝财物、官吏家属都被察罕帖木儿所获。但是,元军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内部的冲突也随之萌生。
察罕帖木儿劳苦功高,短短十年间,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农民起义军。可他家世平常,在朝中的地位屈居于出身蒙古功臣世家的答失八都鲁及其子孛罗帖木儿之下,这让他大为不满。答失八都鲁父子也很看不惯他,平时多有压制。
这其实就是新贵和老牌权贵之间的矛盾,两派各有党羽,险些开战。虽然元朝廷及时将两人调开,各管一片,但隐患早已埋下。
后来察罕帖木儿被投降的起义军将领田丰、王士诚刺死,元朝让其养子扩廓帖木儿(即书中的王保保)继承他的地位和兵马。
扩廓帖木儿继续镇压起义军,平定中原,驻兵于汴梁、洛阳一带,元朝倚赖他为安全屏障,给他高官厚禄。此时的朱元璋,正和陈友谅争江南,如果这时候扩廓帖木儿挥师南下,起义军可就惨了。
但扩廓帖木儿没这么做。为什么?因为忙着和元朝其它军阀势力相争,俗称窝里斗。
前面说过,察罕帖木儿跟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有怨,扩廓帖木儿把这种仇怨也继承了下来,并且与孛罗帖木儿斗得更狠,不但打嘴仗、搞阴谋诡计,还直接兵戎相见,在山西一带打得尸横遍地。
《元史》上的描述是“各拥强兵于外,以权势相轧,衅隙遂成”,元顺帝想要调解,却谁都不听他的,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两支镇压起义军的主力部队自相残杀。
这中间,还涉及到元顺帝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争端。这是很老套的皇家故事了,元顺帝荒淫纵欲,皇太子想提前上位。扩廓帖木儿早对偏向孛罗帖木儿的元顺帝有意见,暗中支持皇太子。
后来扩廓帖木儿占了上风,元顺帝迫于无奈,下诏削除孛罗帖木儿的官爵,又令扩廓帖木儿讨伐他。孛罗帖木儿一气之下,索性起兵造反,攻到元大都城下。
这时扩廓帖木儿还没出兵呢,皇太子只好逃走,孛罗帖木儿杀了几位太子党羽,官复原职,然后就撤兵了。
皇太子这才敢回大都,回来后越想越气,又命扩廓帖木儿讨伐孛罗帖木。但孛罗帖木儿挺聪明,不跟扩廓帖木儿打,率兵再次赶往大都,皇太子组织兵力在路上拦截,战败,逃到扩廓帖木儿的地盘冀宁。
孛罗帖木儿顺利入京,被封为百官之首的左丞相。
到了冀宁的皇太子本想效仿唐肃宗称帝,遭到扩廓帖木儿的反对。皇太子对此怀恨在心,数年后与之决裂。
且说当时,扩廓帖木儿目光较为长远,知道不能再打下去了,再打大家都得玩完,只是兵分三路、遥制孛罗帖木儿而已,并不交战。
但皇太子心有不甘,调集岭北、甘肃、辽阳、陕西等省的兵力反攻大都。经过数次交锋,军事上未取得大的胜利,但元顺帝逐渐厌恶孛罗帖木儿,派人刺死了他,将头颅送到冀宁,表达和解之意。
于是,皇太子回京,扩廓帖木儿出任中书左丞相。
这下子,该专心对付起义军了吧?并没有。回京途中,奇皇后(皇太子之母)企图让扩廓帖木儿拥兵挟元顺帝禅位于皇太子,可扩廓帖木儿大概认识到皇太子也不太靠谱,想保持中立,拒绝了。
可想而知,奇皇后和皇太子有多么恼火,在他们的排挤之下,扩廓帖木儿在朝中无法立足,自请回南。元顺帝封他为河南王,命其调度天下兵马肃清江淮。
但这个时候,朱元璋在南边大势已成,早已命徐达防范,扩廓帖木儿知道凭自己现在这点兵力南征无望,便北渡彰德,调集关中四路军阀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打着吞并他们的主意。
然而这四人也不是吃素的,拒不受命,与扩廓帖木儿展开火并,打了一年多,大小战役不下一百,胜负未分。
在此期间,扩廓帖木儿只和朱元璋在徐州打过一场小型战役,还输了。元顺帝很合理地怀疑他拥兵自重、心怀异志,屡次督促他南下。
扩廓帖木儿不但不奉诏,还杀了元顺帝派去的使者。要说他有异心,似乎不冤枉。
元顺帝大怒,又下了道圣旨,诏命皇太子总领天下兵马,扩廓帖木儿领本部兵马,实际上就是剥夺扩廓帖木儿调度天下兵马的权力。
与此同时,专门为皇太子设立“大抚军院”,防备的不是起义军,而是扩廓帖木儿。紧跟着,又撤去扩廓帖木儿的所有实职,只留河南王的爵位,其兵权被白锁住、也速、沙蓝答儿、貊高等将领瓜分。
到这份儿上,扩廓帖木儿不反也得反了,接到诏书后退据泽州(今山西晋城),攻占冀宁,杀尽所占地区的元朝官员。
元朝的反应也很快,削其王爵,命诸军共击之。
这时朱元璋在干嘛呢?祭拜天地,建立明朝。是的,大家没看错,朱元璋都立朝称帝了,元朝还在内讧。
而朱元璋派出的25万北伐大军,早已在路上。行到黄河边,李思齐等各路元朝军阀才休战,解兵西还,元顺帝也赶紧启用扩廓帖木儿。抵抗朱元璋的重任,再次落到扩廓帖木儿身上。
明军渡过黄河后,元顺帝急召扩廓帖木儿勤王护驾。可这时的扩廓帖木儿,对元朝已经不剩多少忠心,他的幕僚也说“朝廷开抚军院,步步要杀丞相,乃要勤王?我驻军云中,观其成败为计耳!”
元顺帝和皇太子等不来救兵,抛弃大都,逃回东北老家。几天后,明军兵不血刃攻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就这样结束了。
此后,扩廓帖木儿一直在为复兴元朝而努力,但元朝失去中原政权,难以对明朝发动全面攻击,没几年就被打没了。
看了以上内容,会发现元朝基本上是自己玩完的,朱元璋最大的对手不是元军,而是同为起义军的张士诚、陈友谅等人。
可这并不能反证明军不强,后来征讨元朝残余势力时,明军也是很给力的。只是说,元朝的内乱,为明军省了好些事。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