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这一句话是包拯在公元1058年的时候对宋仁宗说的。当时宋仁宗问已有七十岁的包拯,他的皇子中有谁能够成为东宫太子。而官员一般都不敢插手皇家事,包拯膝下无子正好可以用这套说辞来拒绝宋仁宗。
但是,虽然这是政治上的最优回答。实际上,包拯也是在述说着自己最为烦恼和遗憾的事情。要知道,对于开枝散叶和传宗接代一事,古人是最为遵从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人看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后代,就像是断了传承,无根之萍。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之下,就算是清官的包拯也不例外。更为关键的是,包拯已有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样的年纪在古代已算是高寿了。而在一般的情况之下,七十岁的人家或许已是儿孙满堂,抱子弄孙了。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情景只存在于包拯的相像中。包拯一生有两个妻子,一个媵妾。第一个妻子是李氏,但李氏早亡,再加上包拯忙于公事,所以李氏并没有为包拯诞下儿女。在李氏死亡后不久,包拯续娶了第二位夫人董氏,而当时跟随董氏嫁过来的还有一位孙氏。孙氏就是包拯的媵妾,而媵妾就是陪嫁的女子,但其身份比一般的妾还要高。
董氏似乎有旺夫之象,他来到包家不久,便为包拯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包繶。包繶出生的时候,包拯已经有35岁了。对于已经35岁的包拯来说,这也算得上是老来得子了。包繶长大后,娶了崔氏,而崔氏是北宋三朝丞相吕蒙正的外孙女。
但不足两年,包繶却英年早逝,而其儿子包文辅也在五岁夭折了。所以,这也是包拯说他七十无子的原因所在。
但好在,媵妾孙氏为包拯诞下了一子,正是这一子才得以延续包家的血脉。
但在当时,因为孙氏犯了罪,被包拯扫出家门,包拯并不知晓孙氏怀了孕。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而且作为御史大夫,包拯对自家的情况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就好比曹操尊崇汉律一样,当时曹操可是把违反汉律的儿媳妇给杀掉了。而包拯,还只是把犯了错的孙氏赶出家门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在阴差阳错之下令包拯不知晓他还有儿子在世。要不是儿媳妇崔氏得知孙氏的情况,恐怕包拯到死也不知晓这一件事。而孙氏诞下的儿子,也在崔氏的抚养下长大,做了像包拯一样的清官。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