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一起打天下,起步阶段可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事业小成就开始同床异梦;事业大成就会同室操戈。这既是历史规律,也是现实,上至朝堂,下至江湖,始终都在重复。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就丝毫没有顾及当年与兄弟们的“山盟海誓”,该敲打的敲打,该铲除的绝不留情。
被刘邦清理的人中,最悲剧的无疑是韩信。他出生平民,胸怀大志,先投靠项羽,后加盟刘邦,为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最后依旧没能逃脱兔死狗烹的下场。
后人赠送韩信一副对联: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对韩信而言,他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拜知己萧何所赐;让韩信生存的妇人,是在他落魄时对其有一饭之恩。而置韩信于死地的妇人,自然是吕后。
当然,诛杀韩信,其实是刘邦与吕后密切配合的。这对夫妻曾在多个行动中夫唱妇和,配合得天衣无缝。由吕后操刀,万一失败了,刘邦还能推卸责任,到时为了安抚韩信,大不了换个老婆;成功了,也能让吕后分担一下骂名;如果由刘邦亲自动手,失败了,就彻底撕破脸皮了,人家韩信会拼命。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刘邦当皇帝后,面对的是一个共分天下的局面,他分封的韩信、彭越等诸侯王,管辖函谷关以东的大片土地。这些诸侯王,名义上以刘邦为共主,实际上割据一方。这样一个局面的形成,有历史原因,当年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由于自身实力不足,不得已采取共分天下的策略。
所谓共分天下,本质上是为了消灭对手而采取的笼络手段,即刘邦以分封土地和爵位的方式给有实力的人,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击败项羽后,这些诸侯就成了帝国潜在的威胁。按照刘邦的想法,他要的是家族企业,而非合伙人模式。
此外,韩信的军事才华,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他若谋反,没谁能够制服。因此,像韩信这样的人,就成了他的眼中钉。
早在高祖六年,就有人揭露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去云梦巡视,通知各地诸侯去聚会。韩信不知深浅,觉得自己没谋反,就真的跑去见刘邦。
结果,刚刚见面,刘邦就把韩信给抓了,但没有直接拍死,只是剥夺了楚王爵位,降为淮阴侯,还不让他去封地上任。刘邦的手段比较缓和,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步步地削弱,最后彻底铲除。
韩信被贬后,深知刘邦嫉妒他的才能,因而经常装病不出。在此期间,韩信对刘邦的怨恨越来越深,牢骚越来越多。坏话说多了,总会有几句传到别人耳朵里,刘邦只会对韩信更加不满。
刘邦与吕后是夫妻,他对韩信不满意,吕后肯定会知道。老公不方便做的事,吕后可以亲自出面。
吕后利用萧何,诛杀韩信
大将陈豨被封为巨鹿太守,就任前曾向韩信辞行。韩信支开身边人,与陈豨进行一番勾兑,大意就是刘邦迟早会要你陈豨的命,到时,你在外面搞点事,我在京城动手,我们里应外合,图谋天下。陈豨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两人一拍即合。
公元197年,陈豨真的谋反,刘邦亲自讨伐。韩信称病,没有随刘邦出征,暗地里却派人联系陈豨。韩信与家臣谋划,准备在夜里假传圣旨,释放被官府收押的囚徒,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
这时,韩信府上的一位工作人犯了错,韩信将其囚禁,还准备杀之。结果,那位工作人员的弟弟,为了救他,向吕后高密了韩信谋反的情况。
吕后打算召见韩信,但又害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就与萧何商量如何除掉韩信。萧何虽然与韩信有交情,但又不敢得罪吕后,因此,为了保命,也只能出卖韩信。
于是,萧何亲自到韩信府上,将他骗入宫。韩信刚刚踏入宫中,就被吕后逮捕,最后命丧妇人之手。
韩信被杀时,刘邦不在京城,并不知情。等他回来,听闻韩信已死,他是既高兴,也悲伤。但是,谁都知道,刘邦是兔死狐悲,没有你的授意与默许,你老婆敢轻易杀韩信?即便是吕后执行,诛杀开国功臣的“帽子”,也该由刘邦来戴。
站在吕后的立场,韩信同样必死无疑
当时,刘邦已经老了,也不知能活到哪一天。万一刘邦突然去世,吕后和太子,这孤儿寡母,可不一定镇得住这帮人中豪杰,尤其是韩信。所以,趁着老头子还活着,当断则断。
此外,从吕后掌权后的作为来看,她早就在推进“以吕易刘”的工程,而韩信这样的人物,无疑会成为绊脚石。
秋媚说:韩信是出色的军事家,但缺乏政治敏感性。老板早就看他不顺眼,老板娘也恐惧他的影响力,倘若他能激流勇退,又何至于惨死于妇人之手。韩信的悲剧,也告诫世人,努力为老板工作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留条退路。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