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朱由检(1610—1644),光宗第五子,明朝第16位皇帝。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到京城,十九日崇祯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登上煤山,在寿皇亭旁树下自缢。衣前留下遗诏,处置自己可以,但“勿伤百姓一人。”随从王承恩跪缢而死。
十九日中午,农民军攻入皇宫,清宫时没有发现崇祯帝。李自成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次日中午,发现崇祯帝已自缢身亡。李自成命人将崇祯帝及之前自缢的周皇后尸体装入柳木棺内,搭盖灵棚。二十三日重新改殡,崇祯帝头戴翼善冠,穿衮玉渗金袍,用红漆棺殡,周皇后依制加袍带,用黝漆棺殡。
帝后棺椁在东华门灵棚停了几日,明朝官员不敢来跪拜。只有襄城伯李国桢不怕死,踉跄着跑来,跪在梓宫前大哭。农民军抓住他去见李自成。他在李自成面前“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李自成劝他投降。他说投降可以,条件是必须答应他三件事:
一、不能发掘毁坏明代帝王陵寝;
二、用天子之礼葬崇祯皇帝;
三、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
李自成都答应了。
但按天子之礼葬崇祯皇帝也是件难事,因为他生前没有预建陵寝,他曾经在蓟州凤台山选定了陵址,定在崇祯十七年后营建,结果却先死了,他选中的风水宝地后来成了清东陵所在地。崇祯帝的田贵妃于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去世,两个月前刚葬入天寿山坟园,坟园只有地宫,没有地面建筑。所以,李自成决定将崇祯帝后葬入田贵妃的墓中。
大顺政权顺天府便责令昌平州官吏,打开田妃墓,葬崇祯帝和周皇后。四月初四日下葬,不得延误。
昌平州吏目赵一桂,在没有钱又葬期紧迫的情况下,请示顺天府,得到的指令是让州内各铺户募捐,完事再说。赵一桂募捐共350千文(约银233.6两),用这些钱就是崇祯帝后葬仪的所有花销。后来赵一桂、孙繁祉又捐银五两,修筑了墓地砖围墙。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树立清廷的形象,缓解社会矛盾,使汉族地主阶级为清廷效力,便将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并改葬崇祯帝后,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清顺治年间大学士金之俊奉敕撰写了1500多字的碑文,十三陵中两个陵有碑文,这是其中之一。
相关阅读: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