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操死了,他的儿子曹丕做了皇帝后,就想除去曹植,便以曹植未能及时吊唁先父此大不孝为由,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在七步内咏出了这首《七步诗》。
曹植从小就是个神童,为人坦率,文采非凡,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操也有意重点培养他,每次出征都要把曹植带在身边,很有可能成为将来的接班人。可最终曹植为什么没有坐上皇位呢?这都要怪他的岳父崔琰。
崔琰出自河北大族,清河崔氏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世家大族,其势力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任何一个当政者都不敢轻视。崔琰名气很大,在士人间很有号召力,早年学剑术,剑术出色,后来读书,同样出类拔萃,曾是经学大师郑玄的弟子,可谓是文武全才。
曹操晚年,为选择立谁为储君,一直犹豫不决,便私下向群臣征求意见,一时之间,文武大臣分成了两派。
正好这时,崔琰从外面回来了,曹操一直很赏识崔琰的才能和他背后的势力。就留下崔琰跟他单独探讨立储之事。
让曹操没有意料到的是,崔琰的观点很是明确,还以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和源潭的储位之争来说服曹操。
此事反而让曹操更加陷入困惑,当时的崔琰已经是曹植的岳父,他支持曹植才是人之常情啊(曹植娶的是崔琰哥哥的女儿,但此女是由崔琰抚养长大的,曹植便以岳父相称。)。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却让曹操做出了决定,并狠心除去了崔琰。
曹操立储之事,是私下里在计划,没想到崔琰却公然的申明自己的观点,让河北和全国的风向转向了曹丕,在这一刻,曹操心里很清楚,曹植没希望了。
也许,崔琰的做法是正确的,是一个臣子的本分和爱国之心。但崔琰却忽略了曹操还是一个父亲,是父亲就有私心的,在曹操眼中认为曹植才是最合适的。
这突然的变故,让曹操很生气,一直以来,曹操为了曹植精心打造的河北势力,就这样被崔琰给分解的支离破碎。
也因为如此,曹操便找了一个借口,把崔琰关进了大牢。而崔琰直到临死前,都没有明白曹操为什么要杀了他。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