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二年,李世民刚当上皇帝不久,京城长安发生了大面积的旱灾,干旱又引发了巨大的蝗灾。蝗虫铺天盖地,瞬间啃光了地里的粮食。
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忧心忡忡,亲自去农田视察灾情,他看到蝗虫在啃食庄稼,就立马捉了几只,开始向天发其毒咒。
李世民默默念道:天下的百姓以粮食为命,你小小蝗虫却吃了,这是有害于百姓。百姓如果有过错,那么责任全在我一人头上,你如果有灵,就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
说罢,李世民就要吃了蝗虫,当时李世民身边的大臣却劝阻李世民:吃了蝗虫恐怕会生疾病,皇上您龙体为重,不可以这么做。
李世民说:我真希望将蝗虫给百姓带来的灾难都转移到我身上,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李世民就吞食了蝗虫,从此蝗虫不再成灾。
《贞观政要》: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
群居蝗虫是有毒的,不可以轻易食用。蝗虫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散居,一种是群居。不过蝗虫能够在这两种生活方式间来回“切换”。
据研究表明一旦蝗虫成群,其种群密度会立马提高,其天敌会立马盯上蝗虫。蝗虫为了躲避天敌的捕食,会在互助协作的刺激下会开启CYP305M2基因。
由此蝗虫可以将体内的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乙醛肟的化学物质,苯乙醛肟快速水解成有毒物质苯乙腈。
苯乙腈将作为嗅觉警告信号对其天敌产生强烈的排斥性,从而逃脱天敌的捕杀。如果有的天敌不顾这种警告信号而去捉蝗虫时,它们将会将产生剧毒化合物氢氰酸。
苯乙腈,俗名氰化苄,该物质可燃,具刺激性,吸入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上呼吸道刺激、神志丧失等,可引起死亡,
氢氰酸属于剧毒类。急性氰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呼出气中有明显的苦杏仁味,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重度中毒主要表现呈深昏迷状态,呼吸浅快,阵发性抽搐,甚至强直性痉挛。
这样蝗虫可以快速有效的保护种群数量,而散居的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没有毒性。
蝗灾发生时,蝗虫大面积铺来。其体内产生大量的毒素,简单来说,这样的蝗虫是不能吃的。
唐朝时期对于蝗虫的认识很浅薄,并不知道其是否有毒。李世民吃了蝗灾发生时的有毒蝗虫,历史没有记载李世民是否中毒,但是这类的剧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世民的身体健康。
天下没有不死人的战场,天下没有不带伤的将军。李世民年轻时带兵打仗,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受伤是在所难免的,加上古代的医疗条件也不行,身体一定程度上留下了隐患。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亲自带兵打仗。作战期间,有时候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候白天行军,晚上设伏。饮食作息都不能保证,又身先士卒。这样的状态对身体会造成伤害,战争时期压力大,精神紧张,一般人也受不了。
李世民打仗又很大胆,亲自跑到敌军阵营前挑衅。在虎牢关大战窦建德时,李世民认为他拿着弓箭,尉迟恭手握长枪,就能天下无敌。于是两个人跑到窦建德大营挑衅。
当时窦建德派了五千人马来追赶李世民,当时身边的李元吉吓傻了,李世民让李元吉先走,他和尉迟恭殿后,李世民射箭一流,边走边射,而尉迟恭枪法一流,边走边保护李世民。两人杀了不少敌人,逐渐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
世民亲持弓矢,谓敬德曰:“寡人持弓箭,公把长枪相随,二人相副,虽百万众,亦无奈何。”又曰:”贼见我而还,上策也。”造建德垒下,叩其军门,大呼致师。建德游兵遇之,以为斥候也。世民大呼曰:“大唐秦王,能敌来与汝决!”引弓射之,毙其一将。建德军中大惊扰,出兵五六千骑逐之,从者咸失色,世民曰:“汝弟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于是按辔徐行,追骑将至,则引弓射之,辄毙一人。追者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每来必有毙者,世民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所杀亦十数人,遂引贼以入伏内,追者不敢复逼。
如此冲锋陷阵,身先士卒,李世民为了大唐江山也是拼了。不过打仗必然会受伤,李世民再牛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不受伤。
古代作战受伤的人很多,比如关羽中箭。还有唐朝名将秦叔宝由于早年打仗受伤严重,吐血就吐了好几升,没办法只好在玄武门之变后,就回家养伤了,贞观朝看不见秦叔宝的身影,他也是去世比较早的凌烟阁功臣。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就从马上摔下来过,从而让李元吉抓住了机会,差点要了他小命,而李世民却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由此可见,这次摔下来也有影响。既然受伤了,必然不利于健康。对身体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
除此之外,还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迫害,李世民干掉窦建德和王世充后,功劳很大,风头盖过了李建成,威胁李建成的太子地位。
李建成在李元吉的怂恿下,让李世民骑一匹劣马,差点从马上摔下来。还有一次喝酒,李建成就在酒里下毒,让李世民喝下去,幸亏李神通发现早,拉起李世民就走,李世民喝的不多,可是到了晚上,还是吐了不少血。李渊知道后就说了一句,你本来就酒量不好,就不要多喝酒了。
其实古人活五十一岁,已经是长寿了。李世民家族的人寿命也这个水平,这是因为李唐皇室有普遍的风疾,就是中风。
古人的平均寿命不高,基本上在三四十岁左右。这主要还是在于古代婴幼儿的死亡率比较高,拉低了平均寿命的年龄。
不过古代的医疗条件不高,能够看得起大夫的人不多。还有古代生活条件不高,基本上古代盛世就是解决和温饱问题,营养跟不上,当然古人的寿命就不高了。
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这个意思。五十一岁的年龄对于古代的一般人来说当然是高寿了。
基本上古人能够活过五十岁的人也不太多,古人也很讲究这个,一般活不过五十岁的人,都称为夭寿。李世民活了五十一岁,当然不是夭寿,这比一般百姓的好多了。
李唐皇室的平均寿命也不高,大概在四十岁左右。而李世民的寿命超过了这个平均值。
李渊活了七十岁,李世民活了五十一岁,李治活了五十五岁,李显活了五十五岁,李旦活了五十五岁,李隆基活了七十八岁,李亨活了五十一岁,李豫活了五十二岁,李适活了六十四岁。之后唐朝的皇帝就没有活过五十岁的。
能活五十岁对李唐皇室成员来说就是长寿,李世民活五十一岁的寿命已经是长寿了。
李唐家族寿命在五十岁左右,是因为李唐皇室有遗传风疾,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顺宗李诵,唐文宗李昂,唐穆宗李恒、唐宣宗李忱等皇帝都患有这类疾病。
再加上李世民本身就有哮喘病,当时长安的宫殿比较潮湿,大臣劝说李世民应当在地势高的地方修建新宫殿,不过李世民还是拒绝了。他的哮喘病没有得到缓解,其病情又加重了。
晚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回来后又患上了痈疮。医疗条件的落后,导致李世民本身的这些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之后的几年里,李世民患病不起,也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定。
李世民晚年,几个儿子之间为了夺嫡大打出手,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闹得沸沸扬扬,大臣之间开始站队,朝堂上也乌烟瘴气,也让李世民劳心劳力。
最终在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
李世民活了五十一岁,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寿命不太长。可是李世民的在位时间却有二十三年,这在古代帝王中也不算短了。
就算是唐朝,在在位时间上算,李世民也超越了很多唐代帝王,排名第四。
古代帝王的平均在位时间是五年,抛开一些割据王朝的皇帝来说,就大一统王朝来算,李世民的在位时间也超越了很多帝王。
不过李世民在二十三年时间里,开创了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所以李世民才有一代明君的美誉,和秦皇汉武并称。
按照李世民晚年的荒唐做法,如果他多活几年,指不定出什么乱子,闹出什么动静来,那么,李世民的评价恐怕就没有这么高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