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及的几个人物,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奸诈的曹操。也正是有了这些人物的存在,让三国这段历史充满了各种的趣味性。不过在刘备夷陵大败之后,为了防止东吴的反扑,所以退守在了白帝城,其目的就是利用自身的力量,期望可以抵挡东吴的进攻。不过也就是在白帝城,多年戎马的刘备,在经历了这场大败之后,在心力交瘁之际,选择了交代自己的后事。
我们在三国演义当中所了解到的白帝城托孤,大都是将整个蜀汉托付给了诸葛亮。正如《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其中说的便是将诸葛亮的重要地位抬的十分的高。可是如果只看表面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难道说真的愿意拱手让给诸葛亮吗?这当中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刘备临终之前,将兵权交给了当时的李严,这当中便有着很大的猫腻在其中,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李严
其实三国当中的李严,并不想演义当中所表现的那般,李严是个无能之人,事实却是恰恰相反。历史上的李严本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在刘备在位的时候,被委以重任。要不然在刘备死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将整个蜀汉的兵权都交给了李严来管理。
其实李严在整个蜀汉的建立的过程中,也是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能的。可以说是能文能武的角色,尤其是在公元218年,在蜀汉发生的叛乱,盗贼马秦、高盛所居中引发的叛乱,他们纠集了数万人的兵马。而且当时的刘备就在汉中,在这种情势危急的状况下,李严仅仅率领了数千兵马,就将这货叛乱个平定了。可见李严在军事方面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为此刘备加封李严伟辅汉将军。尤其是在刘备夷陵之战战败之后,就将李严召唤到了永安宫,接受刘备的命令,让其和诸葛亮一起辅助刘禅。加封李严为中都护,通关内外军事,并且留下镇守永安。
二、为何不将兵权交给诸葛亮
其实刘备在安排后事的时候,不可能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都交给别人。而之所以选择将兵权交给李严,其目的就是为了分化两个人。看过历史剧的或许都知道,古代的帝王的权术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控制朝局的方法,那就是相互制衡。李严本身就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而诸葛亮在跟随刘备的多年的过程中,也有着自己的一定的朝廷势力。
那么在刘备死后,他自然要给诸葛亮找一个可以相抗衡的对手,只有这样,自己打下的蜀汉的江山才能够保得住。同时刘禅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即位,蜀汉才能长久下去。虽然说在诸葛亮后期的情况来看,诸葛亮并没有篡权夺位,但是他在位的多年的时间里,整个蜀汉的军国大事,哪一件不是诸葛亮亲自过问的呢?整个蜀汉上上下下来看的话,刘禅手中的权力其实并没有多少。并且诸葛亮的历次的北伐的过程,刘禅都是选择听之任之。
其实刘备在安排后事的过程中,肯定也是经过各种盘算的,要不然也不会这样轻易的去下决定的。蜀汉不可能都交给一个人的手中,否则的话,就会大权旁落,汉献帝的前车之鉴,刘备不可能不会提前预料到。到那时,整个蜀汉恐怕都是诸葛亮的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刘备甚至李严对自己的忠诚,同时发生在李严身上的很多的事情也能够表明一件事,李严也是一个眼里面揉不得沙子的事情。李严本身就是个能文能武的人,诸葛亮亦是如此。纵观当时的整个蜀汉的全局,能够和诸葛亮相抗衡的人,或许只有李严这一个人了。
三、刘备对于诸葛亮的猜疑是多余的
从历史的方向来看,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也算是尽心的辅佐蜀汉的,尤其是在刘禅的教育和治国方面,更是兢兢业业。不过刘备虽然安排了李严作为诸葛亮的对手,可是在后来的北伐过程中,直接被诸葛亮赶回来老家去养老去了。这一点便说明,其实刘备的猜疑本身就是一个多余的事情。更何况这些事情对于诸葛亮来说,用点计谋就可以将李严驱逐出去。更何况李严本身就是一个喜欢独断专行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尤其是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竟然不按时提供粮草,让诸葛亮不得不选择撤军。这对于整个蜀汉来说,李严所犯下的罪过很重,最终只能回家去养老去了,这也是十分尴尬的。
结语:
刘备作为一代君王,自然有自己的一番考虑,为了能够保住自己辛苦创建的江山,不得不说,刘备实在是用心良苦了。好在诸葛亮虽然借机扳倒了李严,最终还是用心的辅助整个蜀汉,刘备的确是想多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