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天空是群星璀璨的,武将勇猛血性,谋士智慧超群,他们的光彩照耀了千古,名动了一个时代,却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有的人在名传天下之后不久,犹如彗星滑过天际一般,匆匆的离去,留给了后世无尽的疑惑,例如小霸王孙策,亦如我们今日的主人公许攸。
许攸为人聪慧,智谋不凡,跟随袁绍,为其出谋划策,是袁本初手底下最为得利的谋士,和郭图、田丰、沮授这些重要的谋臣齐名,十年间助袁绍得天下四州之地,成为最大的诸侯,大有并吞天下之势。
许攸此人有才,可是其德行却不怎么好,他在冀州公干时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收受贿赂中饱私囊,而且纵容子侄巧立名目,向民间滥征杂税,可谓是斑斑劣迹,而就是因为他的无法无天最终在官渡之战时成为了他叛主而投敌重要原因之一。
时间回到官渡之战,许攸截获了曹操催粮的密信,针对于此,他向袁绍推荐了一条妙计,奇袭许昌,如此曹操必定大败,可是最终得到的却是袁绍的“怫然喝退”,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留守邺城的审配因为许攸家人犯法所以被收押,而许攸害怕自己步田丰后尘,所以就有了背叛袁绍的举措。
官渡大战,除了袁绍的优柔寡断,任人不察之外,给袁本初最致命一击的则是许攸此时此刻的投敌之举,许攸对于袁绍大军各方面的信息极为清楚,这让得官渡之战天平发生了倾斜,以有心算无意,一条偷袭乌巢的计谋,令得袁绍大军陷入了被动之地,也拉开了官渡袁本初失败的最终序幕。
除此之外,在袁绍死后,曹操想要夺取冀州,而此时许攸又献了一计,决漳河之水倒灌城池。最终冀州被顺利拿下,这又给了许攸在官渡之后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按理说如此人才,如此大功,许攸应该是前途光明一片才是,可最终却被许褚给斩杀了,这说来实在令人不解。
而更加不解的是,许攸堂堂一智谋不凡之人,为何就会去屡次调侃曹操,还大言不惭的说没有他许攸,曹操不可能能进得了这座城池,还总是将曹操的糗事和小名挂在嘴边,这不是作死又是什么?
史书给出的答案是狂傲而死,然而笔者以为不然!
历史上不乏有因为口无遮拦而惹下杀身之祸的人,就如陈胜的发小,记住了他当年“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投奔于他,却将陈胜陈年旧事拿出来调侃,为此而落得生死的下场;同样朱元璋的两个发小投奔的故事也是发人深省,历史的经验摆在面前,一个博览群书的重量级谋士,为何就会对此无动于衷而最终埋下祸患呢?
恃才傲物的人在三国不要太多,智商高情商低的解释令人难以尽信,而我们可以从许褚斩杀许攸之后,曹操并没有因此而大发雷霆,就可以推测出,这很可能就是曹操的授意,没有孟德的许诺,许褚是不敢妄杀有大功以及还是曹操发小的许攸的。所以笔者认为,许攸对曹操不敬,还停留在和曹操是发小的观念上,而屡次冒犯,这是其被杀的原因之一,却不是主因。
那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曹操是枭雄,却更是一个任人唯才,礼贤下士的英主,在三国那个“良禽择木而栖,贤才则主而侍”而年代,“良臣不侍二主”的忠义是极少的,并非主流,许攸跟随袁绍多年却是日子潇洒,可是投曹操后,落得生死下场,怎么落差就如此之巨大呢?
曹操喜欢有才之人,手底下也有不少投降而来的武将谋臣,可对于叛主而投敌,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如此为之之人,相信不仅仅是曹孟德会脊背生寒,其它诸侯亦会如此吧。今日你能叛袁绍,难免他日不叛我曹操!这是其一。许攸曾和王芬造反,废灵帝迎合肥王,可谓是胆大包天之人,再加上许攸是骨子里看不起曹操的,这是其二。乱世要的首先是忠心然后才是能力,一个野心不小,德行败坏且忠诚不足的人,即使是有孙武之才,张良之谋,相信也没人愿意用吧,这是其三。
有此三点,即使曹操是胸襟宽广之人,亦不能容许攸,才有了许褚愤而杀许攸的历史记载。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