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宋朝
金庸和易中天都说过明朝是最黑暗的时代,对于这一观点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对待历史应该是客观的,而一件事情都有着正反两面。
“如果让你穿越,你最希望穿越到哪个朝代?”几乎都会说是宋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宋人的夜间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与宋朝相比,明朝在这一点上是不如的。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宋人的生活有夜游,夜宴,赏花、美酒、美食、吟诗都必不可少。夜晚的皇宫中,一群人宴席过后,就会骑马射箭,直到凌晨才会散去。
宋代民间的俱乐部种类颇多,在夜市里,享受完美食后,若想要看表演,看电影的可以去瓦舍,看比赛的有相扑,蹴鞠,射箭等比赛应有尽有。
即便生活在宋代下层社会的百姓也会有“烧火盆”,祭祀神明的活动,最重要的是宋代取消了“宵禁”。
在明朝虽然有斗虫之类的活动,但已经恢复了严厉的宵禁制度,虽然两个朝代所处的大环境不同,但是就从夜间活动来看,明朝的城市找不到一间瓦舍,农村没有一间酒肆,足以说明明朝的人们夜间生活并不是那么丰富,生活品质较之宋代还有一段距离。
最让人们诟病的就是明朝的专制制度了,在明朝君主集权制又上了一个台阶,虽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皇权至上的。那么它的“黑暗”在哪里呢?
黑暗时代
朱元璋是从一个平民最终成为了皇上的,期间经历的磨难可想而知,他狠辣的手段也让人望尘莫及。在登上皇位后,先是滥杀无辜,因为自身经历的关系,他不相信任何人,在洪武年间,被诛杀的人达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官员当中例如徐达,李善长等大臣都被一一拔除。
明朝的腐朽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在明英宗时代,开始重用宦官,宦官当政足以见明朝的腐朽,这一状况持续了许久,在下一任皇帝即位后,又开始沉迷于“升仙之术”,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得道上面。
宋代的政治文明与明代还要开放一些,再从经济方面看,宋代的商业繁荣,百姓的收入高,宋朝假如一户五口之家,一天的生活成本在100钱左右。反观在明代,一样的五口之家,“一日得钱二十四五文,仅足给食”。
宋朝是高收入加高消费的社会,而明朝是低收入加低消费的社会,两个朝代之间历经的年数不多,但却在物价和劳动力价格相差如此巨大。有人说明朝的经济是落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明朝没有海禁,明朝的军队相比宋朝又强大许多,步兵,炮兵,对于火药的应用无疑是很好的,军事力量强大的背后怎么会没有经济实力的支持呢?
明朝的经济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虽然表面上明朝的灭亡是财政原因导致的,实则这些钱都进到了贪污的大臣手里。明代的税收力度虽然不如宋朝,但是也是有盐税的,不过这些钱根本就没有充到国库里面,都被当时的盐商和贪官瓜分,百姓的生活品质也因此提不起来。明代的贪污之风也是受人诟病的原因之一。
明朝的黑暗还体现在明成祖朱棣的身上,据一些史料记载,他是一位很残暴的人,与朱元璋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代的刑罚制度是非常残忍的,而他经常会将一些残酷的刑罚用在犯人和下人的身上。
朱棣害怕藩王效仿自己,夺走自己的帝位,于是建立一些制度不让藩王和外戚干政,这也造成了几乎只有皇帝自己处理政务的局面,这也是后来任用了宦官的一个因素。
再加上锦衣卫,东厂等机构的设立,明朝的皇宫和城里城外的百姓都在监控当中,无论是在酒馆,街道或者任意的角落,特务都会时刻监视其一举一动。压抑的气氛可想而知,这一点相较于宋朝的开放,百姓自由的程度来讲,就非常的严格了。
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是在一段时间就结束的,长此以往,皇权的过度集中,明朝的面积又比宋代要大得多,要处理的政务自然也繁重,一个人根本不能完工。皇帝自己也懈怠起来。
天启皇帝喜欢上了木匠,也由此出现了一个明朝“鼎鼎有名”的太监-魏忠贤。他做的坏事或许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虽然后来即位的皇帝认识到了宦官的危害,只是残留的弊端已经过于严重了。
综上所述,易中天说明朝是最黑暗的时代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明朝虽然较宋朝在夜间生活,税收方面,对地方的管理程度,百姓的生活品质上要弱一些,但也有明朝的优势所在。
明朝的成就
从科技方面看,虽然宋代拥有四大发明,但是宋代是发明了它们,并不代表使用的最好。明朝研究了这些发明,并且将这些发明相互配合的很完美。在明代是没有海禁的,由此也有了郑和下西洋,西方的知识传到了中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再者明朝小说的水平是很高的,期间也出现了一批知识分子,思想潮人,例如有名的句子“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是李贽所说过的话。还有就是三大名著都是在明朝出现的,这一时期,有许多在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出现,明朝的文化可谓是进步的。
虽然明朝的时代很黑暗,但是它的文化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都是宋代所没有的。
最后一点就是明朝的军事实力,明朝实行精兵制度,所以士兵的作战水平都很高,宋代招募的士兵虽然多,加上管理的方式不恰当,所以素质并不高。明朝的武器装备先进,因为在明朝没有海禁,就积极引进西方的装备。同时,明朝也拥有最强的海军,明代在军工业上面的重视也超越了宋代。
对比宋朝历史,明朝有不足之处,这个时代也很黑暗,但是明朝也有它可取之处,要客观的去分析。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