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包括在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三大战役便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而作为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战役,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呢?刘备又为何在全盛时期竟然在此战中大败于比自己小二十岁的陆逊这个书生呢?
关羽张飞之死
就在夷陵之战的前一年,关羽在与曹仁对战的过程中,遭到东吴吕蒙和陆逊二人的暗算,前后受敌的关羽进退两难,最终战败被杀,还被孙权砍下头颅献给了曹操。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孙权(剧照)
要知道,关羽和刘备的关系表面是君臣,实际上是义兄弟,且更胜亲兄弟,东吴的设计,造成刘备失去了爱将加自己的兄弟,可以说这个梁子是真的深深的结下了,而且孙权还趁此机会一举夺下了荆州数郡,自此,刘备彻底失去了荆州。
更让刘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221年四月称帝,六月决定出兵攻打孙权的时候,却遭到部下的背叛,致使张飞被杀,并且叛徒还将张飞的人头带去投靠了孙权,给正准备御驾亲征的刘备一记迎头痛击。
本以为刘备在痛失两个爱将,有失去腹地荆州之后会收敛一点,好好的运营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但他却出人意料的匆忙称帝,并迅速整军准备攻打孙吴。
众将反对未果
在关羽张飞死后,黄忠也病死了,这时候的刘备已经没有几个可以用的将军了,马超要驻守北方,防止曹操来袭击,赵云又得不到刘备的信任,还被打发到了不重要的地方去驻守,自己一个人带着大军顺江东下征伐孙权。
赵云(雕像)
此次行动,很多将士都非常反对,其中就有赵云,因为赵云觉得应该去打曹操,因为只有打曹操才是正义的,而且一旦打胜,东吴就已经是囊中之物,而一旦去打孙权,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必然腹背受敌,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但刘备根本不听赵云的,对于这个两次勇救少主刘禅的人,刘备根本不信任,不但没有听从赵云的意见,还把赵云打发到不需要驻守的地方去驻守,连这个唯一可以用的五虎上将都不用。
另外还有一个大将也反对这次出征,那就是黄权,他也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将才。他对刘备说,顺江而下去很容易,却不容易回,一旦在行军过程中遇到凶险,很难撤退,必然会有非常严重的损失。
可刘备还是一意孤行,根本不听黄权的谏言,反而又把黄权打发到了其他地方去,而当时诸葛亮也是因为要驻守成都,根本抽不开身跟随刘备去打仗,此时的刘备,是自己一个人带领着数十万大军乘船东下伐吴。
一路凯歌却终半路夭折
我们都学过一句俗语:两军对战,士气是一而盛,二而竭,三而衰。当时的刘备一路顺江而下,过关斩将,占领了许多吴国郡县。这时候孙权闻讯向刘备求和,此时士气正胜的刘备绝不会答应,一路而下,直逼吴国首都。
于是孙权便派没什么战绩的“书呆子”陆逊领军迎战。不仅刘备一方认为陆逊是书呆子,没什么将才,就连孙权一方的许多将士都不服陆逊的管制。
陆逊
但陆逊并非书呆子,而是儒将,就从配合吕蒙杀掉关羽这一件事就足以证明陆逊是一个将才,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坚韧的人,不论别人怎么反对,只要他认为可行的方案一定会坚持到底。
而就是因为他的坚持,再配合手下强将,最终使用诱敌深入的计策,将刘备大军围困于江上,使用与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中都使用过的火攻大败刘备,刘备落荒而逃,所幸在手下的全力保护之下,顺利逃回了白帝城。
蜀汉元气大伤
夷陵之战以后,刘备集团彻底失去了与曹魏和孙吴抗衡的能力,不论从领地还是军力上都完全不是对手。
而更加让蜀汉一蹶不振的就是此战以后,刘备便一病不起,甚至连自己的大本营都来不及回,就在白帝城把自己还刚满十七岁的大儿子刘禅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于是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很有争议的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
蜀汉的失败刘备难脱干系
自此,蜀汉这个还没红火过的军政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本来在关羽死前,蜀汉不论从军事政治还是在经济上都已经在曹魏和孙吴之上了,却不知道收敛下来,稳定局势,却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想要一举拿下曹贼和孙吴集团。
更加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被仇恨和欲望冲昏头脑的刘备,明明年轻时就以稳重和沉得住气著称的一个人,却在年近不惑的时候继而连三的犯急躁的毛病,可以说他的失败,和曹操晚年的失败,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曹操是早年任人唯贤,不计较人才的小毛病,很宽容大度的一个大英雄,却在晚年不能容忍反面意见,不断的陷害杀害忠臣;而刘备则是早年非常稳重,屡败屡战,不断吸取经验,最终在文武大将的帮助下打下了蜀汉的江山,却在晚年过于急躁,求胜心切,自大妄为,不听忠臣谏言,最后文将死来只剩诸葛亮,而武将在关羽张飞以及黄忠死后,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刘备的信任。
曹操(剧照)
可以说刘备和曹操是造成两个集团最终都无法实现统一大业的罪魁祸首,晚年的他们,都被权利冲昏了头脑,都舍弃了曾经帮助自己打下江山的优秀品质,最终都是在各自主动发动的战争中损耗根本,断绝了自己的统一之路。
比起刘备,曹操其实更应该当做正义的一方,虽然他晚年有奸臣的嫌疑,但却始终是以光复汉室和统一天下为己任的,而刘备则从一开始就不是想要光复汉室,而是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去做自己的皇帝梦,他唯一比曹操好的一点,就是早年沉得住气,但当上皇帝的他,连自己唯一的优点都给舍弃了,又怎么可能会不失败呢。
相关阅读: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