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唐高宗李治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后人在提到他的时候,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老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及他的父亲李世民,甚至很多一部分人认为唐朝的江山落到了武则天的手中,这个罪魁祸首就是李治了,这一点不得不说是李治的失误,但是李治的心中有苦不能够说啊!
夹在李世民和武则天两位在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帝王中间,再加上武则天这个女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导致李治被人为的忽视了,可以说出了在武则天的问题之上,李治在政治和军事上绝对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了,其实按照道理而言,虽然李治也是嫡子,就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亲儿子,不过他却是老三,不过随着李承乾的造反的阴谋败露,李治在长孙无忌等重臣的支持下成为了太子,而原本最被看好的李泰却失败了,按照李世民自己的说法就是他认为李治仁厚,如果选择李治继承皇位的话,那么李承乾和李泰都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选择李泰的话,可能李承乾和李治就不会存活了。
李治在继承皇位之初,手中的权利是受到他爹李世民留下辅政大臣的制约的,而这两个辅政大臣就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他们代表的就是现在人们口中关陇贵族的利益,许多大权都是这在他的舅舅长孙无忌的手中,李世民这样安排确实能够保证李治顺利的完成政权的交接,不过也让李治的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而这个时候的关陇贵族的势力还是异常强大的,但是李治能够很轻松的解决关陇贵族带给他的威胁,并且处理起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毫不手软,这哪里是一向给人一种懦弱无能的皇帝的形象呢?
要知道杨广在当初面对李治同样的难题的时候,采用的却是躲避的态度,这一点从他长期远离长安就能够看得出来,无论是营建东都洛阳还是长期呆在江都,可是杨广束手无措的关陇贵族在李治手中,利用武则天册封皇帝这个事件,彻底拔除了关陇贵族的势力,使得长孙无忌成为了最后一任关陇贵族的带头人了,在长孙无忌被逼迫着自杀的时候,也许他才算是看清楚这个当初他认为软弱的外甥,哪里有半分柔弱呢?
而且在处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的事情上,李治的表现更是处变不惊,将参与谋反的人按照调查的结果给与不同的处理,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太过于扩大,如果不是长孙无忌硬是将李治的几个兄弟牵扯进来,尤其是李恪,也许真的像李世民认为的那样,能够保全他的这些儿子的性命了,我想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政治上,他继续实行李世民曾经的政策,也没有因为他的父亲给他打下了一片好的基础就吃喝玩乐,反而异常勤政,并且经常批阅奏章彻夜不眠的,颁布了一系列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让唐朝的国力不段的增强,要知道在李治去世之后到李隆基继位的20多年时间里,唐朝可是没怎么消停的,但是李隆基上台之后能够快速的让唐朝达到鼎盛的“开元盛世”,这里面就是有着李治打下的良好的基础了,否则还真的不好说了。
而且在逼死长孙无忌之后,李治就将大权完全的掌控在他的手中,无论是宰相的任命,还是武将的选拔和任用,都是在李治的完全掌控之下,虽然李治身体不太好,有时候不得不让武则天参与朝政,但是在李治在世的时候,武则天根本无法插手军政,只是在李治的委托下帮忙处理朝政而已。
在军事上李治更是让唐朝的疆域在他的手中达到了极致,这是李世民、武则天甚至李隆基都没有达到的疆域,就是这个给人感觉懦弱的李治,在武功方面绝对是唐朝皇帝中仅此于李世民的存在,他完成了李世民一辈子的遗憾,也就是高句丽在李治的手中被彻底打败,并且成为了唐朝的疆域,而李世民和杨广都曾经在高句丽手中吃瘪,但是李治手中却完美的解决了,当然这也要感谢他爹李世民给他留下了李绩这员唐朝仅次于李靖的名将了。
而且李治也是慧眼识人,除了他父亲李世民留下的李绩等人得到重用,还有被李世民冷落的苏定方,也就是演义中的典型坏蛋,在65岁的年纪得到了李治的重用,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就是“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唐朝的李治的手中达到了极致,所以让他成为古代能够泰山封禅的帝王之一,当然这里面还是有着他父亲李世民的一份功劳的。而且李治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且更多的启用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官员, 并且编撰了《唐律疏议》,这是我国古代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对于李治的评价,《旧唐书》的记载是这样的:大帝往在籓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既荡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惑麦斛之佞言,中宫被毒;听赵师之诬说,元舅衔冤。忠良自是胁肩,奸佞于焉得志。卒致盘维尽戮,宗社为墟。古所谓一国为一人兴,前贤为后愚废,信矣哉!赞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
当然李治也存在他的问题,就是必将他让唐朝的江山落到了武则天的手中,而武则天从政的经验都是在李治的时候积累的,也让武则天培养了她的亲信,但是李治这样做其实也没有错,在将权力收到皇帝手中之后,因为身体的原因,李治是有心处理朝政可是身体不允许啊,这个时候难道他要将毫不容易收回的权利再次下放给大臣们,而选择武则天在当时看来应该是最正确的决定了,况且武则天的儿子是未来的皇帝继承人,李治怎么能够想象母亲会夺了儿子的江山呢?而且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吕后也没有走上皇帝的宝座,只能够说武则天的野心,李治没有猜透甚至历史也没有给他带去经验教训了。
就像《新唐书》说的那样: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而且武则天的问题,李治在世的时候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制衡,后世子孙无法坐稳皇位,李治有责任,但是他的儿子们是不是责任更大呢?总体而言,李治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唐朝在他的手中达到疆域的顶峰,而他更是唐朝仅次于李世民的皇帝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