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在妹妹新城公主死后将其以皇后之礼下葬,再加上新城公主墓中出土的壁画中侍女头像都被砍掉,更加引人猜想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不伦的事情发生。
被父亲李世民奉为掌上明珠的女儿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14子21女,他一生相敬相爱的女人是她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而长孙皇后为他生育有三子四女,因为长孙皇后是嫡妻,所以唐太宗最喜爱的子女也是长孙皇后所生育的七名子女,而这七名子女中第四女也就是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更是李世民自幼所宠爱的女儿。
新城公主最初封号为衡山郡公主,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去世,年仅36岁,她去世的时候新城公主年仅2岁,李世民十分心疼女儿年幼丧母,于是亲自过问新城公主的起居生活,到了她八岁的时候,更是直接将她册封为衡山郡公主。
在唐代对皇室成员封号是有明确要求的,《唐六典》中明确记载: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但是李世民却偏偏破例,将五岳名山之中的衡山所在地衡山郡作为小女儿的最初封号,可见李世民对小女儿的钟爱之情。
这其实还都不算什么,最能体现李世民对小女儿的宠爱在于她年仅8岁时,李世民就赐给了她实封食邑,李世民册封她为衡山郡公主同时还赐给了她实际封地食邑,这在唐朝初期是比较少见的事情,唐初时期一般公主都是出嫁之后才赐予食邑,而年仅8岁的新城公主就有了实封食邑,这在当时李世民所有女儿中只有她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可见李世民对她有多么宠爱。
贞观十七年(643年),被李世民誉为镜子的著名谏臣魏征病重将死,李世民十分关心这位重臣的健康状况,他派护卫随时住在魏征家中,方便随时报告魏征的身体状况。
李世民还经常给魏征赏赐膳食和药物,但魏征的病情却不见好转,后来终于魏征是熬不住了,于是李世民赶紧带着皇太子李承乾和最宠爱的女儿新城公主赶到魏征家中看望他最后一眼。
在最后时刻李世民问魏征有什么要求,魏征却回答:“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魏征这意思就是他并不担忧自己的身体,而是担心国家之未来,魏征临终前这句话让李世民十分感动,李世民于是头脑一热,拉着年仅9岁的小女儿新城公主过来对魏征说:“魏公,睁开眼看看你未来的大儿媳妇吧。”
李世民这意思就是将最宠爱的小女儿新城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大儿子魏叔玉,当时魏叔玉已经20岁,比新城公主大了整整11岁。魏征听完李世民招儿子为驸马之后,也是十分感动,但由于病重,他已经不能跪谢李世民的恩赐了,第二天魏征去世。
看到这里不要以为李世民最后真把小女儿嫁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因为在魏征去世三个多月之后,唐初的开国功臣侯君集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之中,侯君集与李承乾密谋废除李世民的帝位,由李承乾提前继位,但是最终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侯君集被以某犯罪处死,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被流放。
先前魏征在世时曾经在李世民面前大力夸奖侯君集和杜正伦,他认为二人有宰相之才能应该大力提拔重用,因此李世民怀疑魏征与侯君集结党营私,再加上魏征在世时为了邀取史书清名,他故意把自己劝谏李世民的谏书拿给史官褚遂良看,这件事也被李世民所知道。
因此在魏征去世三个月之后,李世民对魏征态度大为反转,他开始厌恶和猜忌魏征,也因此命人推倒了魏征墓碑,于是李世民自然不会再想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新城公主嫁给魏征之子魏叔玉,于是李世民亲笔写下诏书取消了新城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
新城公主深得父兄宠爱,但婚姻却非常不顺
李世民把新城公主和魏叔玉的婚事取消之后,随着新城公主年纪长大,又得开始为她寻找新的婆家,于是经过李世民的精心挑选,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他选到了长孙皇后的娘家堂弟长孙诠做新城公主的夫婿。
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是长孙皇后的堂叔,以辈分而论长孙诠算是长孙皇后的堂弟,不过唐朝时期的人并不在意辈分问题,而且长孙诠虽然是长孙皇后堂弟,但论年纪还比新城公主小了两岁,因此李世民还是决定将新城公主嫁给长孙诠。
李世民十分喜爱长孙皇后,在登基之后,更是大力扶持长孙家族,算上长孙诠,长孙家族已经有四人娶了公主当驸马了,一时之间长孙家族荣宠备至。
李世民为爱女新城公主确定驸马人选之后,他就开始预感自己身体日益衰退,他恐怕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他又赶紧命人筹备新城公主婚礼。由于李世民想以最高规格风光的将小女儿嫁出去,所以婚礼十分繁琐复杂,因此李世民并没能活到亲眼看着女儿结婚就去世了,这也可以说是李世民此生一大遗憾。
李世民去世后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继位,李治与新城公主是一母同胞,新城公主也是李治最幼小的妹妹,因此李治也对小妹十分宠爱,他希望小妹尽快成婚,因此李世民去世百天子女除丧服之后,李治就希望新城公主服丧一年后就尽快完成婚礼。
但李治这一想法遭到了老师于志宁的反对,于志宁坚持认为为人子女者应尽孝道,为父守丧满三年方可婚配。李治只得遵从老师的建议,不过李治始终把这件事记在心上。
到了永徽三年(652年),为李世民的守孝期即将年满三年,在前三天李治下诏将妹妹原来的衡山郡公主封号改为新城长公主,并增加食邑五千户庆贺妹妹即将出嫁。至此可以说新城公主成为在那个时代食邑最高的公主,同时期唐高祖李渊和李世民的女儿都没有新城公主的封邑多,这也说明了新城公主不仅深得父亲李世民喜爱,哥哥李治对她也是十分喜爱。
虽然新城公主的婚礼有点波折,不过俗语讲好饭不怕晚,她和长孙诠的这段婚姻却是非常幸福美满。根据已经出土的新城公主墓志铭记载她婚后是“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
从这些可以看出新城公主和长孙诠的这段婚姻是非常幸福美满,她与长孙诠的这段时光也是她这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但可惜好景不长,七年之后,也就是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长孙家族遭遇了灭顶之灾。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也是李世民的发小兼心腹重臣,还是李治和新城公主的亲舅舅,李世民临终前将李治托付给了长孙无忌,因此长孙无忌也是李治的辅政大臣。
李治继位后宠爱武则天,他想废除原配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是此举遭到了舅舅长孙无忌和宰相韩瑗等重臣反对,宰相韩瑗是长孙家族的女婿,他也正是长孙诠的亲姐夫,因此武则天十分仇视长孙家族。
后来武则天得势,长孙家族全部都遭到了政治清算,长孙无忌以谋反罪被流放赐死,韩瑗被贬官外地,长孙诠由于是驸马都尉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因此也受到长孙无忌和韩瑗的牵连也被流放,后来武则天依旧不肯放过他,最终长孙诠被流放后赐死。
长孙诠死了,李治却不知道这意味着他夺走了妹妹一生的幸福,根据新城公主墓志铭记载,她在长孙诠去世后虽然没有直接表现出对哥哥李治和嫂子武则天的不满,但她内心却是十分的愤怒,她从此不再梳妆打扮,以沉默消极的态度表达对哥哥李治的愤懑。
李治后来也明白了他对妹妹伤害太深,于是他越发疼爱妹妹,他也不忍心妹妹就此消沉下去,于是李治决定再给妹妹说一门亲事,这样妹妹有了新丈夫也许就能缓解她的愤懑之情。
于是李治给新城公主指婚出身名门的京兆韦氏韦正矩,为了显示自己对妹妹的喜爱,李治在韦正矩与妹妹结婚后,短时间内连续给韦正矩升官,韦正矩一时之间平步青云从低级文官一跃成为中央高级官员。
不过新城公主与韦正矩的婚姻并不幸福,主要在于新城公主始终无法忘怀第一任丈夫长孙诠,所以她对新丈夫韦正矩并没有感觉,因此她始终没有走出长孙诠被赐死的阴影,整日里还是郁郁寡欢。
久而久之新城公主积郁成疾,龙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病重,李治听闻之后十分难过,他下旨为妹妹修建了建福寺用以祈福,但寺庙还没建成,新城公主就去世了,年仅30岁。
在《新唐书》中还有记载韦正矩对新城公主无礼,因此在妹妹去世后,李治悲痛不已,他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于是质疑韦正矩虐待家暴妹妹而导致其英年早逝,因此李治下旨命人审讯韦正矩。
韦正矩也是个怂包,在审讯之下不能自辩,因此李治震怒,于是李治认为妹妹之死韦正矩难逃其咎,下旨将韦正矩处决,其家人全部流放。
其实韦正矩被杀纯粹是一桩冤案,韦正矩凭借新城公主平步青云,他在事业上是需要依靠新城公主,他又怎么敢对她家暴。而且新城公主从小被宠爱娇惯长大,她岂是能随便被家暴的人,如果真有家暴,恐怕被家暴的人得是韦正矩吧。
新城公主早逝很可能是因为思念前夫长孙诠积郁成疾而逝,她在与韦正矩婚后相处肯定不如与长孙诠那么琴瑟和谐,因此新城公主越发思念长孙诠,在这个过程中新城公主难免会和韦正矩发生一些摩擦争吵,也因此被传为韦正矩对公主无礼。
在《新唐书》和《册府元龟》中都证实了李治处死妹夫韦正矩是一桩冤案,这就是因为李治后来又将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了,试想一下,如果韦正矩真的家暴虐待新城公主致死的话,那么李治怎么会把这种人在死后还和妹妹合葬在一起,所以韦正矩之死在当时就是冤案,也因此后来唐朝人都很忌讳娶公主为妻,所以当时民间俗语有云“娶得公主妻,新房变坟地”。
再接着说新城公主的身后事,李治突然失去最喜爱的妹妹这让他极度悲痛,李治当时是既悲痛又觉得愧对妹妹,毕竟是他当初赐死了长孙诠,于是李治下旨以皇后之礼将新城公主安葬。
其实这是一种破格的礼仪,皇后葬礼是仅次于皇帝的葬礼,要比其他王公贵族和公主的葬礼高得多,而整个唐朝仅有新城公主一人享受到了皇后级别的葬礼。如此破格的礼遇行为,也是李治对妹妹最后的一番心意。
但是要注意,新城公主只是葬礼依照皇后规格举行,并不是她的陵寝规格也依照皇后规格,《新唐书》中记载“以皇后礼葬昭陵旁”,这都说明了新城公主死后以皇后之礼陪葬在了父亲李世民的昭陵旁边。
所以新城公主的皇后之礼仅指的是葬礼,并不是陵寝规格,新城公主并没有享受到后来唐朝所谓“号墓为陵”的待遇,唐朝号墓为陵的待遇其实是李唐皇室与武周之间的政治冲突所产生的政治需要,这是在新城公主去世之后的才有的事了,因此她并非是在死后享受到了唐朝号墓为陵的待遇。
新城公主墓中壁画有何蹊跷?
大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期,国家准备对位于咸阳市礼泉县的昭陵进行翻修。昭陵是李世民的陵寝,昭陵附近大约有180多座陪葬墓,这些人里有当年追随李世民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也有李世民喜爱的子女。
国家就是在翻修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新成公主墓,在新城公主墓中考古专家发现墓中有不少有价值的文物,但最让专家疑惑地还是新成公主墓中的壁画。
新成公主墓中壁画非常精美,但让人疑惑的是壁画中的侍女们大多面目全非没有脑袋,很明显这是人为的事情,所以关于新城公主墓中壁画残缺脑袋事情众说纷纭。
有传言认为李治当时迁怒于侍女没有照顾好新城公主,以至于她英年早逝,所以将她们的脑袋全部抹去。这个说法很明显不靠谱,李治其实早就迁怒于侍女,新城公主去世后,她的侍女基本都被诛杀,李治也不至于再从墓中壁画玩这一手。
其实新成公主墓在很早之前就被盗过,而这些壁画中侍女脑袋很有可能是盗墓者故意毁坏,毕竟干盗墓属于偷盗行为,这些栩栩如生的侍女们就好像每一双眼睛都在盯着盗墓贼一样,因此盗墓贼很有可能忌讳这些,在盗墓时将壁画中的侍女人物脑袋全都毁掉,这样就没人盯着他盗墓了。
写在最后
因此新城公主死后之所以被哥哥唐高宗李治以皇后之礼安葬,其实是因为李治对妹妹骤然失去妹妹的悲痛和之前让妹妹失去心爱的男人长孙诠的愧疚,所以李治才会在妹妹去世后以皇后之礼下葬。而新成公主墓中暴露出的不光彩一幕就是盗墓贼破坏了墓中的壁画文物,这也是最为可惜的地方。
总得来说新城公主一生被皇帝父兄爱护如珍宝,在第一段婚姻中也曾觅得真爱,在活着时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与宠爱,还能得到夫妻真爱,死后更是得到皇后规格的葬礼,虽然有着早逝的遗憾,但也算是人生美满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新成公主墓志》、《唐会要》、《资治通鉴》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相关阅读: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