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迄唐,《史记》的记载一直为人们所遵信,并无异词。但是到了宋代,随着辨伪学的兴起,在“孙子”其人的问题上也开始出现争议。南宋永嘉学派著名学者叶适否认历史上有过孙子(武)存在。他的理由是,在专记春秋史事的《左传》一书中不见孙武的任何记载。在他看来,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也是“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所为,其言得用于吴者,其徒夸大之说也”。
自宋代起,关于《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书及其作者,学者聚讼千年,莫衷一是。直到近现代,对《史记》记载可靠性的质疑者仍然不少。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怀疑传世的《孙子兵法》有可能是孙膑所作:“据其书之文体及其内容,确不能信其为春秋时书,但亦非出自秦汉以后,若指为孙武作,则可决其伪;若指为孙膑作,亦可谓之真。”而钱穆则干脆认为《孙子兵法》作于孙膑,史上并无孙武其人,所谓孙武的传说均来自孙膑。而之所以有孙武与孙膑两人之误,在于“后人说兵法者,递相附益,均托之孙子。或曰吴、或曰齐,世遂莫能辨,而史公亦误分以为二人也”。
这桩历史公案直到银雀山汉墓考古发现才告了结。山东临沂的东南,有两座隆起的小山岗,相传两岗曾遍生花形似云雀的一种灌木、且东岗花黄似金、西岗花白似银,故东岗名金雀山,西岗名银雀山。1972年4月,银雀山上正在进行施工,建筑工人们对高低不平的石头坑进行清理挖掘时,意外挖到了两座墓穴。其中发现了大量存有文字信息的竹简。同竹简一起出土的,还有陶器、漆木器、铜器和钱币等,共95件。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专家推断两墓葬年代均为西汉前期。
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
经过专家近两年的细致工作,1974年 5月,竹简整理工作初告结束。一号墓共整理出竹简近5000枚,此外还有2000余件残片。二号墓出土竹简32枚。在这批竹书里面,兵书数量最大,也最重要。而最令世人瞩目的当为《孙子兵法》与失传一千多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近300枚,计2600多字,包括传世本13篇及佚文5篇。《孙膑兵法》共竹简200余枚,有《擒庞涓》《见威王》《陈忌问垒》等16篇。1974年6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著名的〈孙子兵法〉和失传的〈孙膑兵法〉等竹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墓葬中发现》一文,将这一考古发现公之于世。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汉简的同墓出土,可谓“石破天惊”,彻底揭开了这个千古谜团,证明孙武仕于吴,孙膑仕于齐,各有其人,各有兵法传世,且与《史记》记载相合。这不但为旷日持久的历史大讨论画上了句号,恢复了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孙子兵法》应有的历史地位,也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言不虚。
相关阅读: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