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道光年间的三甲进士。一共生了6个儿子,分别是老大李瀚章、老二李鸿章、老三李鹤章、老四李蕴章、老五李凤章、老六李昭庆。
由此可见,李文安是个多子多福的人,这六个孩子,日后基本上都成了清朝叱咤风云的人物,尤其是老二李鸿章。
李鸿章早年跟着曾国藩一起平定太平军,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自己回家乡招募乡勇,建立了淮军,从此成为清朝末年非常重要的一位政治家。
虽然李鸿章手握大权,搅动风云。但不惑之年的时候,他也有难言之隐。原来李鸿章到了40岁,依旧没有一个儿子(嫡长子李经毓早夭了)。
而他大哥李瀚章一口气生了11个儿子,三弟李鹤章生了3个儿子,四弟李蕴章生了7个儿子,六弟李昭庆也生了4个儿子。
就李鸿章和老五李凤章暂时还没有儿子,所以李鸿章心里着急啊,于是在1862年,40岁的李鸿章把六弟李昭庆的儿子李经方,过继给了自己做嗣子。
可问题来了,2年以后,也就是1864年,李鸿章亲生的儿子李经述出生了。由于李经述是李鸿章的继室赵小莲所生,所以也算是李鸿章的嫡子。
在1874年,李鸿章的侧室莫氏又给李鸿章生了个儿子,叫李经迈。这么一来李鸿章相继有了两个自己的亲儿子,那么过继来的嗣子李经方岂不是尴尬了?
一、李鸿章始终将李经方当成第一继承人。
1862年,这一年李经方才虚岁8岁,就被父亲李昭庆领到了二伯李鸿章家里。从此父亲一去不返,李经方就这么成为了李鸿章的大儿子。
李鸿章有了继承人,其实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压根没想到后来还能陆续再生俩儿子。所以他对李经方,绝对是当成亲儿子来看待的。
李经方被李鸿章称之为大儿,意思很明确,就是我的大儿子,将来的继承人。所以说李经方的待遇不仅没有削弱,而且比过去更好了。
1877年,李鸿章还特地给李经方和李经述请来了洪汝奎做老师,此外还找人教他们学习英文。可以说,在培养教育方面,李鸿章从来没有区别对待过李经方。
而且他对外一直声称,李经方依旧是他的嗣子。说到底,李经方也是李鸿章的亲侄儿,所以好好培养,也是他这个二伯应该做的事情。
二、说没区别,那也是骗人的。
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是有自己亲儿子的人了,而且还是嫡子。就算李鸿章本人不觉得奇怪,可旁人也会说三道四。
尤其是李鸿章挣下了如此大的家业,将来谁来继承?这绝对是茶余饭后,大家讨论的重点问题。李鸿章的家业可不是一点半点,如果是普通人家也就算了,家里一亩二分地,哥几个平分了。
可李鸿章是清朝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一等肃毅侯,大名鼎鼎的清末首富盛宣怀,也只不过是李鸿章手下的一个马仔。
而且他还利用盛宣怀的手,创办了那么多实业,多少家产需要子嗣来继承。因此这件事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让李经方来继承吗?虽说大家不好开口反对,但是李鸿章的另外俩儿子,尤其是嫡子李经述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结果其实也很显然,因为李鸿章去世以后,李经方只袭封了一个四品京堂候补,而李经述则承袭了一等侯的爵位,封三品参赞官,这差距还是有的。
三、李经方自己心里有数,所以十分努力。
李经方是过继来的,这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其实已经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了。当然了在李经述出生以前,可能李经方还算适应。
10岁那年李经方的弟弟李经述出生后,家里也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大家的父亲虽然都是李鸿章,可是母亲却不同。
赵小莲刚得了个儿子,肯定是更心疼自己的亲生儿子。至于李经方,说实话跟她是没有多少关系的。所以李经方从10岁开始肯定已经懂事了。
28岁那一年,李经方考上了举人。此后他没有再接再厉,而是直接到了北洋大臣衙门去给李鸿章帮忙去了。朝廷有人好做官,的确就是这么回事,一般人到了清末才考个举人,那就只能坐冷板凳等通知上任了,不花点钱,甭想得一个实缺。
从此以后,李经方就成为了李鸿章身边的左右手,帮助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他也很争气,上班时间很努力,因此获得了不少好机会。
李经方陆续担任了各种外交使臣的重任,尤其是在甲午战争后,中日谈判的时候,李鸿章被射伤了左颊骨,因此李经方成为了这次谈判的全权负责大臣。
李经方或许明白一个道理,弟弟不努力,将来还能继承爵位。可是自己要是不努力,将来只能被一脚踹开了。没了父亲,谁还能庇佑这帮子女呢?
四、李鸿章总是把李经方带在身边。
嫡子李经述是个比较内向的人,所以不太适合出来做事。相对来说,李鸿章就更加器重长子李经方了。
他出使各国的时候,一直带着李经方。一来可以有个至亲在身边照料自己,二来也可以让李经方得到锻炼,将来好独当一面。
什么英国女王、德皇、俄国沙皇、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等等世界各国政要,李经方都跟着自己的老爹见过,你说李鸿章对他咋样?
老父亲对子女哪有什么坏心思呢!所以说李鸿章对李经方的好,那绝对是没话说的。单位上有了机会,李鸿章也不会忘了李经方。
而且在李鸿章的培养下,李经方的外语水平很高,因此在李鸿章的若干秘密会议中,李经方都能够充当翻译的重任。一句话,李鸿章是真的用心培养了李经方。
总结:李经方也是李鸿章三个儿子里,最出息的一个。
李鸿章活着的儿子就这三个,其中嫡子李经述是个内向的人,所以一辈子基本都在读书,没怎么出来正经做过事情。
李鸿章的三子李经迈,也是个人才,跟他大哥李经方有的一比。出使过奥地利,担任过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
这三个儿子里,最出息的,还是大哥李经方。他不光被培养得好,而且自己肯努力,够聪明。平台好,自己努力,又足够聪明,还有什么条件会阻挡李经方成功呢?当然了,最后清王朝这个大平台没了,他也就没法蹦跶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